兩者之間的質量,讓人立刻就能感受出不同來。
具體地表現為,盔甲整體的配重更合理,上身之後感覺更輕鬆,也不容易累。
甲片之間的貼合更加緊密,在防禦力更強的同時,還保證了在靈活性上更好;可以說八級鉗工的加工效果,很是有些立竿見影。
想想也是正常,因為連那些衛星裝配工程師,基本上都是一些八級鉗工出身的。
話說!八級鉗工既然連衛星,這種高精密裝置都能組裝,用來組裝一件盔甲不跟玩一樣麼。
可惜的是,牛哄哄的狼青小哥,現在依然是遇上了一個大難題,那就是如何製作出一些質量合格,可以帶去了任務世界的馬槊來。
更為準確一點地說,作為馬槊金屬部件的槊頭很好解決,這玩意以不鏽鋼為材料,用數控加工中心一套就能出來。
精心地淬火一番後,質量上完全很有保證。
最為關鍵的地方,是那一根馬槊杆子,現在成為了狼青面前的一個攔路虎……
不同於大槍、長矛這些武器,直接用白蠟杆子,又或者是削一根有韌性的木頭棍子,接上了槍頭就能用了。
作為騎兵馬上作戰神器一般的馬槊,槊杆可是複合材料。
以狼青的瞭解,歷史行馬槊的正常做法,需要手藝精湛的匠人先將韌木削成篾片,然後與生漆、桐油、葛布、麻繩等粘合。
經過長達三年的時間不斷加工後,才能最終做成一條槊杆。
而且因為工序實在過去複雜和漫長,就算是老匠人親手進行製作,往往在十根槊杆之中,只有三根才算是合格。
不提在以上工序中的一些細節,因為早就失傳了的原因,狼青根本是一無所知。
光是其中三年的時間,就是他們不能接受的。
要知道他們都等著用了,胡彪那貨自從這一次回來後,又在訓練場中砸了400個小時的時間下去,基本都是在槍法方面。
結合著嶽爺爺教授的大槍使用之法,進展那叫一個非常明顯。
如今自問槍法和馬術方面,已經是有著大進的胡彪,在騎戰的時候已經是看不上原本那種硬木長槍了。
一直催促著狼青,趕緊製作出一些合適的馬槊出來,然後帶去任務世界使用。
另外,包括了旭風等戰隊中的老鳥長槍手,基本都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迫切需要裝備馬槊,這樣一種經典的騎戰武器。
基於以上的種種原因,狼青就嘗試著改變了一些製作的工序。
比如說,結合了歷史上‘積竹秘’的一些做法,以拓木為芯、外面積竹纏繞上了麻繩、刷上生漆和桐油等原料後。
另外又用烤箱、溼度器等現代工具,加快整個製作過程。
然而這樣的一種全新馬槊,在三天前狼青就是做出了幾桿,但是經過了胡彪等人的試用之後,嘴裡給出的評價是:
“特麼!這玩意軟不軟、硬不硬的,還沒有一根白蠟杆子大槍好用了。”
不得不說,這樣的一個評價,絕對是快給狼青打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