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這樣冒著野獸襲擊,視線不佳等等眾多威脅就連夜出發,老楊他們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這三個老鳥的任務,可以說得上是整個行動中,算是最為危險和重要的一個環節。
因為他們沒有戰馬,機動能力遠遠比不上那些韃子兵,萬一被那些韃子騎兵發現,跑不快、打不過,基本上就等於交代了。
所以趁著晚上夜色的掩護出去,反而是最好的一個時機。
而不披甲,僅僅披著一塊黑色披風,同樣也是方便他們萬一被發現後,好迅速逃亡和隱匿起來的目的。
反正靠著三人的力量,就正面與韃子騎兵搏殺的事情,他們從未想過……
******
第二天的一大早,留在了火路蹲的一行人,依然是按照計劃開始訓練了起來。
因為馬上就要開始一場夜襲,壓在心頭那一個巨大的壓力,讓所有人情緒都莫名的緊張了起來;訓練的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認真。
等到武器發下來後,更是在第一時間裡就熟悉了起來。
雖然說起來,這種臨時安上了一個槍頭的長槍,貌似也沒有多少值得熟悉的地方。
而昨天楊東籬他們去了一趟黃土堡後,雖然在過程之中,出了一點老楊被人誤會取向不正常的狀況。
但是忙活了一整天之後,還真是帶回了不少的東西。
除了一石的大米、三十斤的豬肉、五十個雞蛋、一頭羊、一些蔬菜,一大葫蘆的菜油,這些必不可少的食物之外。
還買了兩張步弓、四面盾牌和腰刀,一些槍頭、一把鳥銃等武器。
這些武器和裝備,都是明軍的制式裝備,屬於老楊找了一箇中人,塞了一點銀子後,從黃土堡操守官的庫房中私下買出來的。
其中的槍頭和腰刀早就是鏽跡斑斑,很有一點保管不善的樣子;好在打磨一番後,還是能用。
那四面盾牌都是藤牌,具體就是用加工後的藤條編織的。
不過楊東籬試驗了一下,用來防禦箭支和刀砍的防禦力都相當不錯,而且這玩意屬於單手盾,重量比較輕巧,面積卻是一點都不小。
若是一個人拿著盾牌蹲下嗎,低頭彎腰之後,居然能將整個人都遮掩住。
至於那一支鳥銃,其實是一支火繩槍,彷造的是當年戚家軍鳥銃的樣式,由大同鎮本地的匠戶打造。
只是根據眾人的瞭解,明朝的匠戶一向以來身份低下,連飯都很難吃飽。
因為上級剋扣成本的原因,製作出來的裝備再質量上,一直都是相當的讓人懷疑。
其他的冷兵器還行,但是鳥銃這玩意的炸膛率高的嚇人。
所以在倉庫眾多的鳥銃中,楊東籬精選了好一陣後,才選了這麼一支在槍管和構件方面,看起來相對精良和厚實一些的。
另外他們帶回來的東西,還有一大包的石灰粉,一小桶大概在十斤的黑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