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帥家傳得一手馬槊很是厲害,但那是人家將門的家傳武藝,外人想學都學不到;張頭也就是當年立功後被郭帥指點了幾手,才能有今日的武技。
就是騎馬,不磨破幾次褲襠,想要簡單的騎馬趕路都難,更別說馬上廝殺了。”
在梁大牙的講述中,一眾老漢們紛紛笑得越發張揚,刀疤臉的隊正張鐵柱則是兩口吃掉了胡餅。
嘴裡算是一錘定音一般,定下了胡彪等人後續幾天的訓練內容:
“別瞎想了,從今日起老老實實拿著長槍練習;槍法說起來不管如何花哨,也就是攔、拿、扎這三個基本招式。
幾日後吐蕃人就要殺來,時練習的時日有限,所以就練習扎這一個動作。
今天早上練扎這一個動作五百次,等到練得又快又準,說不定遇上了吐蕃人,在他出手之前能扎死他就能保住自己的一條命。
至於一些更高深的槍法,還有練習騎馬、弓箭等的事情,還是等你們在這一次活下來再說。”
該說不說,梁大牙和張鐵柱等一種老卒,嘴裡的說法雖然很不好聽。
但是稍微仔細想想,這些話極有道理和科學性。
與其練得什麼都是花架子,還不如臨時的突擊訓練一項共計手段,也算是一招鮮、吃遍天的意思。
問題是一聽到這麼一個說法後,胡彪等人立刻就是低頭喪氣了起來。
他們還有不到兩天就回去了,學會長槍刺殺回去有什麼用?
於是在一輪金色的朝陽,還有大量營中老卒看熱鬧地指指點點下,一行人拿著長槍開始練習了刺殺起來……
******
按照梁大牙等老卒的說法,長槍最基本的攔、拿、扎招式中。
攔和拿都是防禦招式,槍尖向左畫弧為攔、向右畫弧則是拿,分別採用這樣的兩個動作,撥開、攔截住招呼向自己的進攻。
但是因為時間的原因,胡彪等人目前只能練習扎這一個招式。
其實所謂的‘扎’就是刺殺,一槍頭狠狠地刺向對手。
區區五百次的刺殺練習別看說起來簡單,但是胡彪他們一直練習到了上午的九點多鐘,花費了差不多三個半小的時間,這才是勉強的完成。
歸根結底,還是平時還是嬉皮笑臉,沒有一個正行的梁大牙等老貨。
他們一旦是開始充當教頭了之後,立刻就是變了一個人一樣。
對於胡彪等人刺殺的動作要求極為嚴格,用他們的說法來說,‘扎~’這一個動作,可不是將長槍捅出去就行了。
身體站姿、握槍的手法、如何發力、刺出角度和速度,都是有說法的。
光是握槍手法就非常的有講究,若是結成了軍陣之後,自然是雙手正握槍桿;而於單個對手搏殺,則是放在前面的左手反握,後面的右手正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