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地說城中數千安西軍,無論將士皆是白髮老人;夾雜著他們21頭黑髮,顯得是那樣的無盡蒼涼。
一時間,他們的嗓子眼堵得厲害……
*******
有關於吐蕃大軍的第一次進攻,其實攻防雙方的人員,都沒有如何放在心上,知道這僅僅是一點開胃菜罷了。
這些人的進攻,更大的意義在於消耗城牆上唐軍的箭支,試探一下城牆上防守唐軍的兵力而已。
具體上,十幾個依附了吐蕃人的突厥部落,出動了一萬出頭的兵力開始攻城。
更準確地說,這些突厥人是後突厥汗國的餘孽,當初大唐與回鶻人聯手滅了突厥汗國後,倖存的突厥人一部分西遷了。
另一部分形成了眾多的小部落,如今成為了吐蕃人手下的一條狗。
在這一次的進攻中,突厥人炮灰的人數雖然看起來挺嚇人,但是根本起不到太多的作用。
別看龜茲城的土質城牆,雖然只有四米多高的一點高度,也不是沒有攜帶任何攻城器械的突厥人,就可以憑藉著雙手可以爬上去的。
更何況在攀爬之前,他們還要想辦法渡過城牆腳下,那一條寬達七八米,深度達到了三米的護城河。
他們衝過來之後,面對著能淹死他們的河水,只能是與城牆上唐軍對射了起來。
在這樣互相的對射中,突厥人一方算是吃了大虧,最終在死傷了一千多人之後,狼狽不堪地退了下去。
城牆上的唐軍,傷亡數量都不過數十人而已。
理由很簡單,城牆上的唐軍有著牆垛的掩護,加上豎起了盾牌掩護之後,能夠非常有效地防止仰射和拋射的箭支。
反之,城牆上的唐軍居高臨下射箭,不管是威力和射程都有著明顯加成。
再加上這一面城牆上十來架大型的床弩,每一次射擊對於命中者來說,結局都是災難性的。
突厥人手裡鑲著鐵皮的皮盾和木盾,在這樣狂暴的弩炮下一點作用都沒有。
因此,看著突厥人退下去的場面,不要說郭昕這一個安西軍的大帥。
就連梁大牙這一些等同於排長級別的夥長,臉上的表情也不見任何喜色,有的只是凝重之色。
因為他們知道,進攻龜茲城這樣的小城,都不用什麼複雜的攻城器械;仗著人多、僅僅簡單加工出一點雲梯,就能給他們帶來致命的威脅。
當然,胡彪等菜鳥不這麼想,剛才雙方對射的場面就將他們嚇壞了。
比如說倉管,這一個快活了半輩子的中年油膩男人。
當突厥人在號角聲中,就此退下去的那一刻,一個他身前的老卒就放下他手上高高舉起的盾牌。
當探出一點腦殼,看清了敵人匆忙退下的場面後,倉管嘴裡就重重的鬆了一口氣。
講真!他剛才真的嚇壞了。
密集的箭支像是雨點一樣,不斷敲打著他身前的那一面盾牌上,當時他的大腦根本就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