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李曉霜淡淡的應了一聲兒,心裡對於張磊兒的話倒是不置可否。
張磊兒見她這般兒,也知道她應是還沒消氣兒,躊躇了一會兒,放心不下還坐在外面的張琳兒,便又出去了。
李曉霜洗碗碗筷,張琳兒還坐在原來的位置上哭泣。
她也沒理會張琳兒,也沒想過要去哄她,眼神兒都沒往她那瞟上一眼兒,跟張磊兒說了一下‘注意安全’後便進屋了。
李曉霜覺得自己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八十幾歲高齡的老人還跟十五歲的小姑娘這般斤斤計較。
不過那張琳兒說話也真是難聽,給她點兒教訓也是應當的。
李曉霜撫了撫心口那點兒悲傷與不平,躺在床上睜著眼半天也睡不著,只能打量著四周。
之前端飯到堂屋時,李曉霜便大致打量了下房子的結構。房子由四間小屋,一個灶房,上下兩個堂屋組成一個小院子。
四間小屋加灶房加上堂屋並排在一塊,灶間的下方,便是吃飯的下堂屋,上堂屋在四個屋子的中間,分成東西兩邊,而後便是小院子,院子周邊由越將近兩米高的籬笆圍成一個圈。
屋子後面還有一處菜地,菜地上種滿了應季的蔬菜,蔥蔥綠綠的,打理得很好,可以看出原身是個非常勤快的人。
西屋兩個房間裡住著李曉霜和張琳兒,東屋則住著張磊兒,還有一間房空了出來,目前放些雜物,做了臨時的雜物間。
茅房按在後院的菜地旁,晚間則是使用恭桶解決三急問題。
李曉霜的屋子裡,一張木床和兩個一高一矮的木衣櫃,矮的衣櫃平時除了放衣服,蓋子合上便充當起了桌子。
櫃子上,空蕩蕩的也沒多少東西,銅鏡之類的也就只有張琳兒房間有一面兒。
李曉霜起來將原身藏起來的包裹搜刮了出來,包袱裡不過二兩碎銀過十來文錢被棉布包了七八層厚,櫃子底下還有些昏黃的棉布壓著箱底。
看著那二兩存款,李曉霜頭疼的摸了摸額前的鬢髮。
一兩銀等於十錢銀等於千文錢,這便是這個年代的換算標準,也就是說她手上只有兩千文錢,兩千文錢只可以買上一百來斤的大米。
所幸莊戶人家不用自己買大米吃,要不然她們家鐵得餓死吧!即使不餓死也只能保飽頓一頓飢一頓。
想到地窖裡還有收上來的幾百斤稷米過五六十斤的大米,還有一些紅薯過幾袋子豆麵,李曉霜猛地從床上坐了起來,風風火火的就往地窖裡走去。
走出房門時,張磊兒與張琳兒還坐在堂屋,看見李曉霜出來也都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兒,不過李曉霜並沒有在意,直奔地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