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真意也不知道,為何自己會得到呂祖傳承。
本來他自己,一個人破境是有些難的,現在有了呂祖的幫助,就不是很難了。而且他經歷了呂祖當年的事情,對自己的心境,也有所磨練。
人們稱呂洞賓為純陽祖師,稱其揹負的寶劍為純陽劍,練的劍法為純陽劍法。呂洞賓一生以純陽劍法行俠仗義,因此演繹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俠義故事。
增城民間流傳著明代大儒湛若水“三部尚書不拜相,三遇純陽不升仙”的說法。
“三部尚書不拜相”很好理解,湛若水雖然歷任南京禮、吏、兵三部尚書,不過明太祖朱元璋早已經把丞相制度廢除,因而湛若水是不會有丞相當的。
純陽呂洞賓,關於“三遇純陽不升仙”,一般都是指湛若水小時候遇到一個道士,要帶湛若水到羅浮山修仙。
話說沙貝,和羅浮山有船來往,半天可到達,羅浮山的道士常來沙貝村幫人拜斗賺些錢。所謂拜斗,就是拜北斗星和南斗星,道教認為北斗星君掌消災解厄,南斗星君掌延壽施福,禮拜它們能夠為人消災解厄、祈福延壽。
小時候的湛若水比較遲入學,每天幫家裡放牛。有一個羅浮山來的道士看到湛若水有“仙骨”,說要帶湛若水到羅浮山玩。
湛若水對道士說:“你說得羅浮山那麼好,你為什麼不在山上做神仙呢,來我村幹啥?”圍觀的眾人聽了笑著散去,湛若水也牽牛回家。
有人說這個道士之後還有兩次找湛若水去修仙,因而有“三遇純陽”的說法。筆者姑且把與羅浮山道士的相遇稱為湛若水“一遇呂洞賓”。
從前,永平府城裡有一個賣豆腐的叫王發,他做豆腐手藝好,做出的豆腐又白又嫩,街坊四鄰都喜歡買他的豆腐。
有一天,突然有一個穿著一身白衣服的姑娘來到他家,彬彬有禮地跟他說:“王哥,真不好意思,和你討碗豆漿喝。”王發立馬答應:“喝吧,喝吧。”邊說邊拿碗,盛了滿滿一碗豆漿遞給姑娘。
姑娘喝完豆漿,說了聲“謝謝王哥”姍姍而去了。
第二天,穿白衣服的姑娘又來了,又要豆漿喝,王發又給了一碗,問姑娘說:“你姓啥呀?家住哪兒啊?我怎麼不認識你?”
姑娘說:“我姓白,我家不遠,就住在南街,我認識你,王哥做的豆腐好,豆漿又香又甜,以後我每天都來喝一碗,行嗎?”
王發說:“行啊,行啊,你隨便喝。”姑娘喝完豆漿又走了。
一連幾天,每到這個時辰,姑娘都來喝豆漿,城裡人多嘴雜,王發人老實厚道,也沒和姑娘閒聊家常。這天,姑娘來喝豆漿,王發是個熱心腸人,又給盛豆漿,白姑娘說:“王哥,你家裡還有什麼人啊?”
王發說:“上無父母,下無兄弟姐妹,就我獨自一人。”
白姑娘說:“多寂寞啊,為什麼不娶個媳婦幫你過日子呀?”
王發說:“我家窮,沒有人嫁我,再說了,我一個人慣了,娶個媳婦生活反倒累贅。”
白姑娘嫣然一笑說:“王哥,我看你人實在,心眼好,你附耳過來,我告訴你一個秘密。”說著,湊到王發身邊,對著王發的耳朵悄悄地嘀咕一陣,臨走又再三叮嚀說:“王哥,千萬按我教你的方法去做呀!”
王發對白姑娘的話半信半疑,第二天,他老早來到城南關帝廟,把關帝廟的裡裡外外、上上下下打掃得乾乾淨淨。供桌香案也擦了,把關聖帝君的塑像都給擦乾淨了。然後,他鑽到供桌子底下,藏起來了。
不大工夫,從廟外邊來了八個髒兮兮的乞丐,一個個呆頭呆腦,坐在廟堂裡休息。王發強憋著氣,不敢吱聲。那八個乞丐休息一陣,起身要走,王發“噌”地從供桌底下躥出來,攔住八個乞丐,跪在地下磕頭拜師父,哀求乞丐們收他做徒弟。
八個乞丐誰也不理他,王發拽住兩個乞丐不讓走,哭天抹淚地軟纏硬磨,乞丐們沒辦法,其中一個說:“你是真心認我們做師父嗎?”
王發叩頭如同雞啄米似的說:“是啊,是啊。”乞丐說:“你起來,只要你心誠,我們挨餓受凍,你也得跟著挨餓受凍,我們走到哪兒,你得跟到哪兒,你能做到嗎?”
王發破涕為笑,說:“做得到,做得到。”然後起身拍拍身上的土,跟在八個乞丐後邊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