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三和踏雪,也緊隨其後。
都是御風飛行,其實武當山跟龍虎山一樣,都是不準御風飛行的。但是如今有老祖宗在,誰敢多嘴?餘真意御劍飛行的身影,是被很多人看到了。
有人笑出聲來。
別人御劍飛行,都是瀟灑無比,可餘真意卻扭扭捏捏的,一點也不像個劍仙,
踏雪則是很開心,它本來就是天馬,在人間有些不習慣。這武當山的風景,有些像仙界,踏雪就喜歡這種仙氣飄渺的地方。如今它境界有所回升,不再需要真武令,鎮壓體內的魔氣。
餘真意一邊御劍,一邊看著美景。
飛昇崖一峰突起,三面絕壁,山脊上一條小徑直達峰巔,躍頂眺望,勝景盡收眼底,被古人譽為武當山的第一仙境。
飛昇崖是真武大帝昇天的地方。
相傳,真武大帝年輕時就在此修煉,他面壁數十年,靜如古井,坐如盤松,甚至連鳥兒在頭上築巢他都紋絲不動。三月初三的那一天,真武大帝大道將成,他師傅紫氣元君下凡來考驗他,化作一位美女為真武梳妝,真武逃避到絕壁的一塊岩石上,美女羞愧情急,跳下萬丈深淵,真武見狀也縱身跳下救人。
這時,峽谷中五條龍騰空而起,捧擁著真武昇天而去……
升崖上的梳妝檯,是依據真武大帝在此修煉和飛昇的傳說而修建的。站在梳妝檯上,眺望南巖美麗的風光,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在梳妝檯圍欄外,有一塊伸出巖壁的巨石,叫“試心石”,相傳真武就是從這塊巨石上跳下而昇天的。巨石下臨萬丈深淵,十分危險。
武當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臺等勝景。風景名勝區以天柱峰為中心有上下十八盤等險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頂”和“金殿疊影”等。
武當山的藥用植物豐富,因此,武當山有“天然藥庫”之稱。古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築有金殿、紫霄宮、“治世玄嶽”石牌坊、南巖宮、玉虛宮遺址。
主峰天柱峰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公尺,素有“一柱擎天”的美譽。環繞主峰的眾峰俯身含首,朝向主峰,宛如眾星拱月、形成“萬山來朝”的奇觀。
有靜八景、動八景的自然景觀。
餘真意看的很是過癮,當初在鎮魔城的時候,餘真意就想過,要好好的看一看風景。如今在武當山御劍飛行,是自由的味道,是他心中想過的生活。
武當山是大唐道教聖地,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的“五嶽之冠”地位聞名於世。武當山是道教名山,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太和宮位於天柱峰南側,整個建築處於孤峰峻嶺之上,殿字樓堂依山傍巖,結構精巧,佈局巧妙,四周峰巒迭嶂,起伏連綿,煙樹雲海,氣象萬千,建築巍峨,古樸壯觀。
現僅存正殿、朝拜殿、鐘鼓樓、銅殿等。正殿額題“大嶽太和宮”,殿內僅存真武大帝銅鑄像及四大元帥、水火二將、金童玉女等塑像
,殿門兩側各置銅碑一座。
餘真意走過這些地方,真武令和真武劍,顫動不已。
金殿,面闊進深各三間,銅鑄鎏金仿木構建築,重簷迭脊,翼角飛舉,脊飾龍、鳳、魚、馬等珍禽異獸,古樸壯觀,下設圓柱十二根,作寶裝蓮花柱礎,斗拱簷椽,結構精巧。
額坊及花板上,雕鑄流雲等裝飾圖案,線條柔和流暢,圖案清秀美麗。殿基以花崗石砌成,周繞石雕欄杆,莊嚴肅穆,美觀大方。
內供奉銅鑄鎏金真武大帝造像,其像身著袍襯鎧,披髮跣足,丰姿魁偉,面容慈祥,金童玉女侍立左右,拘謹恭順,嫻雅俊逸;水火二將,擎旗捧劍,列立兩廂,勇猛威嚴。
神案下置“龜蛇二將”,蛇繞龜腹,翹首相望,生動傳神,巧奪天工。殿內神案及案上供器,均為銅鑄鎏金之品,上懸清皇帝御書“金光妙相”金盾。
藻井之上懸掛一棵銅質鎏金寶珠,相傳此珠可鎮山風,使其不能進入殿內,確保殿中神燈長明不滅,故人稱“避風珠”。殿體為分件鑄造,結構嚴謹,連線精密,毫無鑄鑿之痕,雖經五百餘年風霜雨雪及雷電侵襲,物轉星移仍金碧輝煌,宏麗如初。
殿前兩樓,一曰“金鐘”,一曰“玉磬”,均是銅鑄建造。
金鼎乃是三十多萬軍夫所新建的,民代的銅鑄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築,位於天杵峰四頂端的石柱平臺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