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真意很生氣,徐仰止也很生氣。
餘真意生氣的是,心心念唸的書院,竟然是這麼個破爛地方。明明讀的是聖賢書,做出來的,卻盡是一些腌臢事情。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然有人敢非禮學生。
而且在自己出手之後,書院裡的執事,還來找自己的麻煩。
此時那位執事,一言不發,坐在地上,剛才囂張的樣子,此時已經沒有了。
徐仰止也很生氣,他再次大手一揮,將齊魯書院的門口的牌子給拆了下來。兩張牌子,可是唐皇欽賜的,是齊魯書院的門面,上面寫著一副對聯。
是非審之於己,譭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陟嶽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
君親恩何以報,民物命何以立,聖賢道何以傳,登微曦臺上,衡雲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徐仰止看著錢崇陽:“去告訴你的老山長,退隱可是不行的,看看他教出來個什麼玩意。讓他來見我,什麼時候見我了,我把這牌匾給送回去。”
錢崇陽無奈,只能轉身走了,去找他的先生,也就是老山長。
原地,徐仰止抬起頭,看著周圍的眾人。大唐國的學子,都是激動無比,看著這位老真人,很是開心。因為這幾年來,終於有人,為他們做主了。
之前因為別國學生的事情,他們吃了不少苦頭。
剛才徐仰止那種神仙手段,可真是驚到他們了。不愧是太子殿下身邊的護衛,一隻手就能按死山長。在大唐人心中,這才是真正的太子。
至於躺在地上哀嚎的那些黑哥們,王子?真是有夠好笑呢。
餘真意則是緩緩離開,去找到了彩雲,離開了齊魯書院。書院的風景是不錯,可惜了。這地方現在在餘真意心中,沒有了原先的美好。
路上,他問道:“為何之前不要我破鏡, 反而壓制著?”
餘真意對於壓制境界這個事情,其實是有些瞭解的,當初龍虎山上的劍仙,朝清遠,就是壓境戰鬥。明明隨時可以突破開江境,但就是不願破鏡,壓制著自己的境。
餘真意知道壓境有好處,卻不知道具體的好處是什麼。
徐仰止給他解釋道:“你方才破鏡的時候,體內的陰爐應該出現了吧。就像打鐵一樣,打出來的靈氣越凝練,修為也就越厲害。修行者四大竅穴,每一個都要好好修煉,才能成就大道。”
陰爐,踏浪境修士必須修煉的一個境界。
徐仰止知道,九仞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肯定人給餘真意講解修行路上的事情。這怎麼行呢?在回客棧的路上,徐仰止給餘真意講解了一下四大竅穴的相關事情。
修行界有一句話:修行不知竅,惹得陰神笑。
陰爐有三種火,這個餘真意已經知道了。
接下來是丹鼎,也稱丹田。
凡俗之中的習武之人,最喜歡氣沉丹田。
丹鼎有上中下的區別,修行先從基礎開始掌握,比較重要的是下丹田。又稱為正丹田。
下丹田的部位各派學說不一,部位略有差異、但不出下腹部範圍。實質上,下丹田的座標所在是臍後約一寸三分處,臍與命門聯線上,前三後七之地,也是此線與百會和會陰連線的交結點處。
正如丹經所云:“前對臍輪後對腎,中間有個黃金鼎。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處,蓋仰面而取之也。”
因為人體腹部側面觀為半園形,所以形似半邊鍋狀,丹經雲:“半邊鍋裡煮江山”,即指此意。臍後一寸三分處的神氣穴,就正相當於覆蓋在坩鍋上的陶碗之內頂底部,鼎者,頂也。
這個字的偕音何其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