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何為琴道> 第五十一章 演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一章 演奏 (1 / 2)

“好了,我上去了。”話落,沒待眾人說什麼,蘇葭幹脆利落地轉身向舞臺走去。對於上臺演奏,蘇葭並不陌生,何況是這麼一個非正式的舞臺,自然更加不會緊張。

“啊,葭葭好帥。”蘇蓉蓉雙眼冒星,注視著蘇葭一步一步,不急不緩地踏上舞臺。

沒散去的遊客一看又有人上去了,起身的人又坐下了,周邊的人又有圍攏的跡象。

“咦,又是一個小姑娘,這氣度,似乎很厲害的樣子啊。”

“真是漂亮的女孩,賞心悅目啊。”

“庸俗,不過這女孩很有氣場啊,不知道水平怎麼樣?”

“我猜應該不會差,這氣質一看就是高手嘛。”

……

林漠聽著眾人的交頭接耳,不禁有些失笑,有些人天生就是不適合扮豬吃老虎,一看就是“我很厲害,我很強”的模樣,這是長年累月勤學苦練所錘煉出的心性與對本身實力的自信、對自身潛力的自信所凝練而出的、顯於外的氣場。

蘇葭無疑是個佼佼者,在古琴上的天賦更是毋庸置疑的,雖然比起林漠還是差了一截。

林漠骨子裡對於古琴其實是有點目中無人的驕傲的,因為他那麼的喜歡古琴,對於古琴更是有著非同一般的“野望”,對於古琴,他有天賦,有毅力,有恆心,這是他引以為傲的領域,更是他終其一生孜孜以求、志在巔峰的領域,那麼,他的驕傲,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錚~錚~錚”蘇葭在琴桌前坐定,修長白皙的手指柔軟靈活,琴絃顫動,平和中帶著一些小跳躍感的琴音悠悠響起。

此曲《華胥引》,乃根據《列子》寓言故事而作,相傳黃帝在位十五年,憂國家不治。一日,夢遊華胥之國,發現該國一切順乎自然,國治民安,於是黃帝以此來管理其國家,二十八年,天下大治。

所以該曲主要是歌頌“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

明太祖之子朱權的古琴譜集《神奇秘譜》記載:臞仙按,琴史曰:“是曲者,太古之曲也。尤古於遁世操。一雲黃帝之所作,一雲命伶倫所作。”

按列子,“黃帝在位十五年,憂天下不治,於是退而閑居大庭之館,齋心服形,三月不親政事。書寢而夢遊華胥氏之國,其國自然,民無嗜慾,而不夭殤,不知樂生,不知惡死;美惡不萌於心,山谷不躓其步,熙樂以生。黃帝既寤,怡然自得,通於聖道,二十八年而天下大治,幾若華胥之國。”故有華胥引。

《浙音釋字琴譜》、《重修真傳》、《琴苑心傳全編》也有與《神奇秘譜》相同的記載。

《華胥引》全曲分為三段,按《浙音釋字琴譜》記載,三段為退閑、寤夢、樂生。按《重修真傳》記載,三段為閑居大庭、寤夢華胥、皇風清穆。

《華胥引》的演奏指法中有個並不是很常見的指法,叫蠲。《古指法考》解釋:蠲法有二:1)在一條弦上的蠲法:右食指抹某弦後,中指緊勾過該弦。2)在兩條弦上的蠲法:右食指抹過相併兩條弦如一聲,中指隨即按煞前弦,一名分摟,與半扶相同。

這個指法相較抹、挑等指法而言比較複雜,對手指的靈活性要求比較高,練習的難度自然就高些,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下更大的功夫。

但蘇葭顯然是完全吃透了這個指法,指尖如翩飛的蝴蝶,靈動優雅,毫無滯礙,音韻暢達,音調鏗鏘。

曲至中段,音樂結構與旋律的和絃愈見豐富,幕布上那寬袍廣袖的水墨剪影漫步於大道上,兩側房屋鱗次櫛比,百姓和樂,一派太平盛世之象。

華胥之國依誰識,遠飛魂聊自適。

桃李如色,覃恩布澤,別有華胥之國。

琴曲漸漸轉為平靜,但又與琴曲一開始的平靜不同。開始的平靜中有“憂天下之不寧,何堪政事民情”的隱憂,但曲末的平靜卻是“從死從生,此心也無抑鬱”的平靜,更是“一統乾坤,皇風清穆穆”的平靜。

最後一聲“錚~”,悠悠傳出,徐徐散去。

蘇葭起身,氣度儼然,向下鞠躬致謝。

瞬間掌聲如雷,叫好聲一片。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