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很顯然,豐饒城的百姓,也是這麼想的。
這個訊息很快的也從陛下住所傳了出來。
他們不能理解。
這個大晉的帝皇,怎麼這麼有能耐,有勇氣,明明自己什麼都沒做,什麼都沒辦,卻敢跟他們的帝皇相比,而且還覺得高他們帝皇一等?
憑什麼?
他們在瘟疫之中掙扎的時候,心中描繪出來的‘神’,此刻就在他們身邊,給他們帶來希望,讓他們真切的感受到未來可期。
然後就在他們眼皮子底下,讓人給欺負了??
容兮摧毀了願心流教的信仰,但用不是宗教流派吸引信徒的辦法,給所有人創造了全新的信仰。
這信仰是真的看得見摸得著,他們生活的改變,全都是來自這裡。
他們曾經聽見過身邊朋友親戚喝著最劣質的酒,嘴裡無數句大魏完了,大魏就是個垃圾,我們不再是大魏人,然後繼續撐起身子,為仁平人工作。
到現在——做完了工作,領完了工錢,他們可以走上街道,來到茶樓酒館,聽說書先生說最近的大魏,聽完了之後,再聽幾段太平時候最常聽說的那些故事。
而那些酒品極差,總喜歡酒後痛斥這個世間的酒鬼都改了口風——
用最粗糙的語言,說著他們最真實的變化,或者哭泣著告慰早逝的親人,明明再堅持一下,就能迎來這樣的世界。
看看那全國各地支援來的糧食物品。
還有不少來自平永地方的醫者,或者商人,一個個訴說著當初平永旱災的絕望,陛下是怎麼調動了全國所有的糧食,衝向平永。
那時候不比現在。
那時候沒有琉璃,沒有弓弩,沒有火藥。
他們一窮二白。
沒有人會相信這個窮朝廷真的會來救他們。
而現在他們已經努力強大起來了,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在自己的位置上,強大自己的國家,大晉的帝皇憑什麼,對他們的陛下說這樣的話?!
這沒有道理!
即便聽說陛下撕毀了使函,讓人直接將使函扔出去,退換給大晉,也不能平息他們心中的憤怒。
這一次,最先反應的,不是那些文人墨客,而是聽說了這件事情的普通百姓。
街上討論聲越發的強烈,這事情逐漸發酵擴散,從豐饒城傳出去,到仁平到鹽平,一路穿到長恆再到平永等地。
本來其他國家還沒有放在心上,這種國家之間,君主之間的小心思,其實多了去了。
只不過大晉還是很有勇氣的,對大魏這個擁有弓弩,還擁有火炮這種神奇東西的國家,敢直面其威風。
也不愧是一年前,風頭最勁,讓所有國家都不得不避其鋒芒的大晉,現在唯獨就大晉能有這個實力跟大魏硬槓了。
而且聽說大晉的先長公主留下了很多東西,他們其實也在看熱鬧,很好奇向錦到底是留下了什麼底牌,讓大晉這麼有底氣,敢來碰大晉的黴頭。
他們也挺好奇這兩個國家鬧起來,最後會怎麼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