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四葉居然贏了> 第七百三十九章 立煢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三十九章 立煢煢 (1 / 2)

陳瑾玩世不恭,骨子裡就不是一個被情緒羈絆的人,一雙瞎眼不會讓他性情大變,如今變得沉默淡漠全然是因為他的哥哥——異能王都城主,陳瑜。

兩兄弟是土生土長的蜀地人,從小生活在綿北的武平縣。三十年前的武平同樣青山綠水,只是少了現在的林立的高樓,少了縱橫四周的瀝青路,去一趟縣中心還得花上小半天的時間。

巴蜀之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這要是往前推個一兩千年,這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下糧倉,其繁榮富庶遠不是未開化的南蠻之地所能揣度。紫色土讓蜀地的作物枝繁葉茂,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蜀地兒女。

只不過,再繁榮也是屬於其它地方的,武平依山傍水幾乎沒有太多可用農地。交通和人口又限制了工業發展,至於旅遊、服務這些第三産業,在那個年代甚至是不敢想象的。兩兄弟看著青山綠水長大,卻不曾有過看一看這個世界的機會。

他們的鎮子太窮了,能去縣城謀份生計是大多人最高的追求,兩兄弟的父母也不例外。

那一年的夏天,陳瑜才六歲。和往常一樣帶著兩歲半的小陳瑾從河邊玩耍回家,兩個小泥人嘰嘰喳喳嚷嚷著要吃玉米餅子,結果家裡來了好多大人,婆婆和媽媽都在哭。

那些人放下一包紙包就走了,稍大些的陳瑜還認識其中的一個叔叔,和爸爸是一個礦上的。打那天以後,兩兄弟就再也沒見過爸爸,家裡多了張黑白照片,小陳瑾好幾次問婆婆爸爸什麼時候回來,婆婆除了偷偷抹眼淚什麼都不敢說。

窮就只能用命去拼,拼不拼得出富貴路都是命,得認,日子還要繼續。

家裡沒有幾壟地農地,想靠這點地養活一家四口是不可能的,從沒工作過的婆婆和媽媽成了家裡的依靠。

只是事情似乎並沒有一點點過去,日子也不見得就會好起來。還沒兩個月,媽媽留下張條子就走了,隨著她一起消失的還有被仔細收在盒子裡的那包紙袋。

爸爸不見了,媽媽也不見了,兩兄弟懵懵懂懂,不明白卻有似乎知道了些什麼。弟弟不問哥哥也不說,依舊住在小小的鎮子裡,依舊陪著婆婆一天天長大。

陳瑾是幸運的,婆婆疼愛孫兒,尤其是小的這個,哥哥也對他照顧有加。一天三頓基本上只有一個玉米麵餅,婆婆從來不吃,陳瑜也會偷偷省下來給弟弟,半夜餓醒了就往肚子裡灌水,一晚上要跑好幾趟茅廁。

婆婆有些針線手藝,可這點活計也貼補不了兩張嗷嗷待哺的小嘴。七歲的時候,陳瑜做了木匠學徒,工錢半點沒有,卻至少能混上兩頓飯,他能幫家裡的只有這麼多了。

時間一點點過去,蜀地、武平、小縣城全都一點點好起來。石板路、水泥房、兩輪車、黑白電視,家家戶戶都在變,每天都在變,好像只有他們家例外。依舊除了床和桌就看不見其他擺設,連婆婆一生唯一的一件銀鐲子,也在無聲無息的歲月中逝去。

小的一天天長大,老的一天天衰弱,晃眼功夫,陳瑜已經十三歲了。因為那十幾塊的學費常常被老師談話,陳瑜在同學中也沒少被笑話,要面子的小陳瑜硬著頭皮唸完小學就開始工作了。還是那間木匠鋪,還是靠做桶子、板凳,只不過他能賺錢了。

也是那個時候,婆婆也離開了孫兒們。去的時候也沒什麼葬禮,陳瑜帶著三年級的弟弟跪在地上求了老闆阿叔許久,老闆才勉強答應幫他們打副棺木。都說入土為安,婆婆走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只有這點小小的木殼子能陪她走完最後。

又過了三四年,鎮子裡出現了小汽車,出現了大工廠,出現了各種冒煙的玩意兒。陳瑜賺的錢漸漸多起來,兩兄弟再也不用為了半個玉米餅捂肚子抹眼淚,再也不用天天面對空蕩蕩的家。

也就是這個時候,讓陳瑾一輩子都玩不了的夢魘出現了。

縣城裡新開了家修車廠,在那個摩托都不算多的時代,有小汽車的都是最有錢的大戶,修車自然成了富得出油的行當。陳瑜也是靠著很多關系才打聽到,和老闆阿叔說了聲,帶著忐忑去縣城嘗試。

修車廠的老闆也是個年輕人,十八九歲,一看就是家裡有錢,唸完高中就靠家裡來社會上試試水。或許是年紀相仿,老闆很快就招收了陳瑜,從此以後,兩兄弟的生活出現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修車廠都是年輕人,年紀最大也就二十七八,一個個都是染了黃毛的街溜子。平日裡什麼也不用做,等著有小轎車的冤大頭上門挨宰就是了,別說武平縣了,就是整個綿市都僅此一家修車廠。更何況老闆家裡也不缺這幾個錢,整月不開工照樣發得出獎金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