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秦將蒙恬簡介> 第七百二十六章:建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二十六章:建議 (2 / 3)

就如同物理裡的聲學、光學之類,只要先將農學技術的原理弄懂了吃透了,就能從其中進行改進和創造。

一番話聽的王戊連連點頭。

在最後,趙佗還送給了王戊一些“小時候從農家那邊聽到的一些想法。”

第一個就是雜交育種。

像用母驢與公馬雜交出騾子一樣,可以嘗試對作物進行雜交育種,使得產量大大提升。

這東西的具體操作,趙佗不是很懂。

但他前世聽過大名鼎鼎的雜交水稻,知道這技術肯定有大用。所以他將概念先拋給王戊,讓他找專業的農人慢慢進行研究。

另一個,則是嫁接技術。

在周朝時期,就有“連理木”一說。

指的就是在大自然中有兩個枝條挨在一起生長,時間長了就連在一起了。

古人發現後,認為這是大祥瑞,以此來形容男女之間愛情的忠貞不二,永不分離。

趙佗說農家之人從“連理木”現象中發現了將植物進行嫁接的技術,可以提高產量,抗病效果等等。

王戊聽得如痴如醉,武功侯提出的“雜交育種”和“嫁接”的概念,一聽就很厲害。

再聯想到武功侯從不無的放矢,丟擲的方法都有大用。

這兩技術如果都實現了,那大秦的農業產量豈不是還能再大大提高。

他王戊的政績豈不是大大的好。

“君侯的指點,戊記下了。”

王戊臨走前,對著趙佗深深鞠了一躬,以表謝意。

“王君客氣。”

趙佗笑呵呵的送他離去。

王戊有些話雖然沒明說,但態度表明了他認為自己承了趙佗一個大大的人情。

人情債,最難還。

日後趙佗有用到王戊的地方,他肯定是責無旁貸。

其實趙佗在此事上,是佔了便宜。

他之所以要提議開設工、農學室,真正的目的是要將其作為針對軍功爵制度的一塊探路石。

農為國本。

秦國的商鞅變法,其目的就是要將秦國變成耕戰之國。

《商君書》裡就說的很清楚:“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

國家的一切都以農戰為先,只要有利於農業生產,其他任何百業都可以往後挪挪。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