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身著黑衣的文吏在門口恭敬的問候了一聲,端著木盤上前,盤上擺滿了疊好的紙質文書。
始皇帝雖然一路巡行,但按照他的命令,全國各郡縣匯總在咸陽的文書,都要挑出一部分比較重要的送過來,由騎兵攜帶,一路追趕皇帝的步伐,讓他親自過目和批閱才行。
當然,這件事之所以能夠實現,還是多虧了趙佗發明了造紙術,一個騎兵攜帶的文書量,比之前一車所裝的簡牘還要多,十分的方便。
待看到盤中那一疊疊的紙張,始皇帝的心情已經好了不少。
“這幾日儘想著趕到泗水來看九鼎,日夜馳行,倒是荒廢了工作,積下不少未閱的奏疏,這兩日當好好補上才是。”始皇帝自語一聲,待到那文吏將奏疏端過來時,他才注意到此人是尚書僕射李由。
李由恭敬的將奏疏放到皇帝身前的案几上。
屋中燈火搖曳,晃動的光,將李由那張曾經歷過荊楚和巴蜀風霜的臉映襯的稜角分明。
這本是一張武將的臉啊!
看著面前身著文吏袍服的李由,始皇帝的腦海裡想起八年以前,李由身著甲冑,頭戴鶡冠,在宮中任中郎戶將,為他值夜宿衛的場面。
那時候的李由不到三十,身強體壯,意氣風發,乃是他十分看重的一個年輕人,若非如此,他最開始也不會生出將自己寵愛的長女許給李由的想法。
哪怕後來有趙佗異軍突起,吸引了始皇帝的目光。
但他並沒有因此嫌棄李由,甚至因為李斯的關係,對於李由還多有優待,比如在李信伐楚之前,就專門為李由升了一級爵位,以避免他被趙佗超過爵位後的尷尬。
伐楚之戰,是始皇帝給李由和趙佗的一個公平考驗,就看誰能配得上他的女兒。
哪知道那場必勝的戰爭,因為李信的自大,熊啟的背叛,成為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敗仗。
但也只有在危機之中,方能凸顯人真正的實力。
趙佗料敵先機,渡淮水而突襲楚都,又在敵後穿插上千裡而回,創下泗水之戰的大勝,成為了帝國的英雄。
李由則是狼狽歸來,高下立分。
那時候,始皇帝就已經決定好了他女婿的人選,只是對於李由,他也並沒有放棄,削爵之後依舊給了李由上沙場征戰立功的機會。
結果······
諸將皆勝,唯有李由獨敗。
數奇之說曾讓皇帝心中驚懼,但李由後來的南郡之勝又讓他放下心來,最終便換來西南大敗。
這讓始皇帝徹底認可了“李由數奇”的結論,決定日後一定不能再讓李由上戰場。
這個男人,真的能敗掉他戰無不勝的秦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