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郡,彭城以東的大道上。
由三千郡兵,三千郎衛所護送的秦皇帝車隊,向著泗水方向行去。
最前方的是由泗水郡司馬統率的郡騎兵,一路開道,沿途呼喊,驅趕路上的行人。
郡騎兵之後,是負責勘察道路的郎衛騎兵。再往後,旌旗招展,黑甲蔽目,是全副武裝的精銳郎衛軍,護送著尊貴的皇帝車駕。
在皇帝車駕和郎衛軍的後面,還有持著矛戟劍盾的數千郡兵跟隨。
但相比郎衛的精銳,這些臨時徵召的郡兵就顯得有些素質低劣,一個個無精打采,走起路來沒有什麼精神。
整體而言,皇帝出行的陣仗十分龐大,隨行兵甲眾多,安全是有保障的。
因為距離此行的目的地,周鼎所沉的泗水河段還有一大距離。在連續趕路了一早上,時間到達中午的時候,皇帝車駕暫時停下,在一片寬闊處休憩。
“三千郡兵,再加上受到徵召,聚集在泗水的數千民夫,這起碼有六七千人了吧,秋收還沒弄完就徵召這等數量的青壯,可真是勞民傷財啊。”
趙佗下車換氣,打量著前後綿長的隊伍,微微搖頭。
為了迎接皇帝的到來,上個月泗水郡守張德不顧正在進行的秋收,讓郡尉趙廣徵召了大批青壯聚集,進行一定的行伍訓練,好以整齊的佇列來迎接皇帝。
畢竟皇帝親臨,你郡縣上派出去保衛的郡兵不敢說需要多能打的銳卒,但總不能是烏合之眾,否則讓皇帝一來就看到亂糟糟一片,豈不是在說明你這個郡守和郡尉的無能。
一個月的訓練下來,這數千郡兵倒是能相互配合有度,進退有方,但大多數人都擔心著家裡的收成,一個個臉色不太好看。
再加上他們前來服役的路上,那可都是要自備乾糧和衣食的,秋收時節家裡少了一個壯勞力,還要拿出一份趕路的食物來,這對不少貧困的家庭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所以對於帝國皇帝的到來,這些普通的郡兵除了敬畏和好奇外,並無任何興奮與感激,甚至一些人心中還帶有抱怨之意也是說不定的。
趙佗看在眼裡,暗歎皇帝東巡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對帝國的穩定有好處,但終究是免不了勞民傷財。
在這個以農業為主的時代,皇帝每到一個郡縣,當地的官吏都會為了迎接這位天下至尊,或是徵召黔首修建道路、行宮,或是大批次徵召為郡卒,保衛皇帝的安全。
這一路走下來,沿途郡縣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很大,特別是在農忙時節做這些事情,更有損傷農本的可能。
“還是讓皇帝修仙好啊,只要他待在宮裡打坐修煉,就不會弄出這些事情。也不知道盧生他們把理論吃透沒有,希望這一次回到咸陽後,就能開始實施修仙大計。如果一直不動作,說不得我還要再提點他們一二。”
趙佗心中暗想,目光望向後方盧生等人乘坐的馬車。
這是他意圖改變帝國局勢的一個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