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秦將蒙恬簡介> 第六百五十五章:齊地八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五十五章:齊地八神 (2 / 3)

趙佗笑了笑,在黃昏下看向遠處的萊山,彷彿能透過昏黃的光芒看到山上的那座月主祠廟。

他原本以為始皇帝之所以急迫的想著東巡,是因為受了儒生和方士的蠱惑,只想著來這裡封禪,以及尋仙求不死藥。

但隨著東巡的進行,趙佗發現了皇帝的這次東巡實際上是有著一定積極意義的。

一個是皇帝藉著巡視東疆的機會,瞭解諸侯故地的情況,並藉著皇帝之威震懾那些有歹心之人,達到安定疆土的目的。

二來則是封禪宣揚天命,刻石立碑以頌秦功秦德,搶佔輿論宣傳的制高點,從精神上來洗腦六國士人,讓他們逐漸接受秦國的統治。

而始皇帝此番東巡的途中,還順帶祭祀齊地的八神主,並宣佈將其納入秦國的祭祀體系,除了子嬰說的撫卹齊人外,恐怕真的有逐漸讓兩種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打算。

眾所周知,在這個古老的時代,國家大事,在祀與戎。

昔日的戰國七雄,除去文化上比較相近的趙、魏、韓外,其餘諸國大多有著自己獨特的神靈祭祀體系。

秦有上帝,有陳寶、怒特、鳳女、杜主、三社主等。

楚有太一,有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等。

至於齊國,更有八位神主,號為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月主、日主、四時主。

神靈祭祀體系的不同,也代表相互之間文化和思想的不同。

對信教者來說,異教徒永遠都是最可惡的敵人。

秦始皇似乎也知道這一點,他在追求政令統一,要求天下各郡縣一文字,一貨幣,一度量衡的同時。

在信仰上卻選擇了相容幷蓄,並沒有強制的讓諸侯之人放棄自己信仰的神靈,反而是有選擇性的將其他諸侯的神靈體系吸納進秦國祭祀中。

其中就對這齊地八神最為重視。

之前皇帝在泰山祭天,梁甫祭地,現在又準備在齊人供奉月主的萊山,行祭祀之禮,這就是在表明一個態度。

齊地八神,現在也是秦國的正神,你們齊人祭祀的神靈,就是我大秦的神靈。

這讓趙佗想起了同樣是每征服一個地區和民族後,就將對方的神靈吸納入自己神靈體系的羅馬帝國。

東方和西方的兩個大帝國,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這種方式。

我征服你,不毀滅你的神靈,但我要讓你的神靈變成我的神靈。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