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和當初的秦楚淮水一戰相反,彼時項燕麾下的楚軍皆是老卒,戰鬥經驗比齊人豐富多了,但楚軍連遭敗績,膽氣衰竭,一遇不利便立刻潰敗。
相反眼前這些齊人,則是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勢頭,一頓亂拳打上來,那還是有些氣勢的。
“呵呵,古人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齊人之猛也就是在這一鼓作氣之間,我軍只需擋下敵方當頭的勇銳之勢,待到時間推移,勝利自入將軍手中。”
謀士酈食其開口,聲音充滿自信。
“先生說的是。”
趙佗頷首贊同,雙目緊盯戰場形勢。
數十萬人的大戰,作為主帥,一點都不能心急。
如今大戰剛剛開始,雙方投入兵力不多,還在相互試探階段,自是要以穩固為上,慢慢尋找戰機,最終達到一擊而定勝負的目的。
隨著時間流逝,秦齊兩軍的戰鬥越發激烈起來。
齊軍在攜勇銳之勢,沒有擊破秦軍戰陣後,就陷入僵持狀態,然後便漸漸落入下風。
齊人以五人為一伍,長官名軌長,基層編制和秦軍是一樣的。
但從趙佗的角度能看到,齊軍的伍與伍之間沒有相互配合的模樣。
甚至一伍之內的齊卒也是各自為戰,一伍的人跑著跑著,就有人跑到另一伍中去了。
齊軍軌長形同虛實,無基本的戰鬥隊形可言,場面十分混亂,與其說是戰場廝殺,更像是在打群架。
而秦卒的戰鬥則是按照訓練時的配置,短兵居前,長兵居後,相互配合,攻防交替。
秦國軍法有云“亡伍不得伍,亡長不得長,身死家殘”。
若是秦卒的袍澤、伍長、將吏等戰死,必須要殺敵軍同樣人數和級別的將吏方能抵消處罰。
這讓秦軍每一伍之間緊密相連,袍澤隊友遇到危險,立刻解救。
而死了一個袍澤,甚至伍長、什長之後。剩下的秦卒更是雙眼通紅,一個個像是死了父母一般,嚎叫著撲上去,一定要砍死對方同樣的人才行。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秦軍和齊軍交戰的人數相差不多,但齊軍戰力明顯不如。
再加上一些齊人從未見過血,陡然見到戰場上血肉橫飛的場面,早已是嚇得心驚膽顫,哪還有廝殺的意思,連戰連退。
不過半個時辰,齊軍便有了潰退之勢。
“把高密和聊城士卒派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