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笑道:“兵法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運用兵法,而非死讀兵書,反被兵法操控。”
“兵法所謂歸師勿遏,窮寇勿迫,亦要分具體情況。若是齊軍有戰心,有精力,齊將有膽氣。我軍對其追殺,自然會遭受頑強反擊,縱使能勝,也將損失不少。這就是勿追勿迫之理。”
趙佗腦海裡冒出當年在泗水畔的那一戰,正是“歸師勿遏,窮寇勿迫”的真實寫照。
他頓了一下,又道:“如今齊軍一戰大敗,齊人已是嚇破了膽,更兼一日鏖戰,肚空手軟,加之齊將無膽,棄軍而逃,自是不可再死搬此條兵法了。”
“且我此番行事,亦非逆兵法而行,先生豈不聞吳孫子又云: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彍弩,節如發機。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酈食其雙目大睜,撫掌讚道:“鄙人明白了,將軍所為正如巨石自高山滾落,氣勢兇猛,摧毀一切,正是以兵勢破敵也!將軍用兵,果真如神,鄙人佩服之極!”
不僅是酈食其,就連一旁的趙廣也聽得面露崇敬。
趙將軍用兵,真如武安君在世也。
趙佗自是不知趙廣所想,否則必會額頭生汗,心中膽顫。
他見酈食其明白了,便轉頭望向趙廣,問道:“據汝推測,甄城裡的齊軍尚有多少?”
趙廣略一沉吟,回道:“我軍速度很快,逼迫甄城提前關閉城門,城中齊軍的數量不多,加上原本一萬守卒,總數應在兩三萬左右。不過這附近本有齊軍輔兵,這些輔兵跟著入城,若是參與守城的話,應該能發揮不少戰鬥力。”
趙佗點點頭,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除去在阿邑沿線的兩萬戰卒,大司馬在甄城的可用之兵足有十六萬之多。
如今一場大戰下來,只有一兩萬人跑進城裡,相當於一戰喪軍十餘萬,這等戰果,足以堪稱驚世大勝。
這一切,還真多虧了趙佗的果斷追擊。否則他要是慢上一步,大司馬就會收攏更多的潰卒,後續也會變得麻煩不少。
“兩三萬戰卒,加上數萬輔兵,問題不大。”
趙佗抬頭,望向遠處的甄城城頭。
在昏黃的光芒下,隱約能看到城頭有人影晃動。
城頭上,大司馬田衝從哀泣中清醒。
他看著城外,那數以萬計的齊軍被秦人繳下武器,解開甲冑,如同牲畜般被押送離去的場景。
田衝的眼中已是血紅一片。
“君子之戰,當分出勝負後,各歸其營,豈有追殺到底的打法。”
“趙佗,你說好了要來一場君子之戰,竟如此不講武德!”
明天三更,一口氣寫完大司馬劇情。按計劃來,本月就能統一了。
感謝書友20230217011427359和書友霍邑的打賞,以及各位書友的投票支援,謝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