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地理環境上的困難外,趙佗在話的最後,還說了一個讓為將者感到心驚膽顫的東西。
越地高熱,蚊蟲水蠱肆虐,大軍一旦進入山林,恐怕會遭遇疫病流行。
疫病!
在這個醫學尚不發達的時代,是個人人談之色變的東西。
秦軍遠離故土,本就有水土不服之嫌,如果運氣不好,真遇上疫病流行,別說是去征服百越之地了,能不能活下一半人都是問題。
始皇帝眯起眼睛。
大殿中陷入一片沉寂。
趙佗心中鬆了口氣。
他果然是做對了。
面對始皇帝和諸多武將的渴求,貿然反對只會讓自己受到敵視,甚至觸怒皇帝。
如果勸諫,更不能說什麼安撫黔首,節省民力的話。
對高高在上的皇帝來說,底層的黔首庶民不值得一提,只是作為工具存在。甚至皇帝說不定還有藉著戰爭,消耗諸侯之地那些遊俠的意思。
趙佗只能將征伐百越的實際難題擺出來。
他說的都是事實,希望藉此嚇退始皇帝和那些武將的徵越之心。
趙佗要讓他們知道,百越之地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秦軍南征,一不小心,牙齒說不定都會嗑斷。
只是沉默片刻後,廷尉李斯開口了。
他笑眯眯的看著趙佗,說道:“趙少府,你乃我秦國名將,又對百越瞭解的這麼深,想來必有良策,可助我大秦征服百越吧。”
“是呀,趙少府定有良策,吾等恭聽一番。”
王戊等公卿也反應過來,跟著捧場。
辛梧等武將跟著說道:“吾等也願聽趙少府滅越之策。”
受到李斯的提醒,他們也猜到了趙佗那番話的用意。
皇帝雄心勃勃,征伐百越勢在必行,趙佗自然是不可能反對的。
所以他在大殿上公然講征服百越的難度,恐怕是想擺出一副百越難徵,捨我其誰的架勢,以此嚇退諸將,然後讓自己變成眾望所歸的徵越主將。
趙佗有這個動機。
他是大庶長,征服百越後,憑著這份功勞必定能夠封侯!
大丈夫居世,生當封侯,死當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