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當今左丞相王綰,頗與儒生親善。如果那些傢伙藉著王綰的力量,藉著博士的職位,影響到大王的思想,那對他們崇法之徒來說,問題可就大了。
故而他才會想借著殺三王之事,來進行震懾對方。這是個好機會,齊王建位居齊魯之地,頗好儒學,將其殘殺,也可訴那些儒生,這秦國乃是他法家的天下,一展他法家的威風。
結果此事被趙佗所勸阻。
“趙佗甚得大王寵愛,能諫王而易事,當不與他衝突。”李斯眯著眼,顯露出政才的趙佗讓他感到一絲威脅,但如今相比趙佗,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敵人,需要李斯來對付。
儒家。……博士學宮。七十位博士聚集一堂,為帝號之事進行討論。
“昔日秦、齊兩國並雄於世,兩王互相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可見秦有以地域稱帝的打算。如今秦王一統天下,不如就稱‘中帝’如何?”一個博士引昔日齊秦互帝之事,推出
“中帝”名號。
“中帝?”
“不妥不妥,以吾之見,或可稱虞帝,亦或是益帝?”另一個長鬚博士立刻否決對方提議,一口氣想出了兩個名號。
提出
“中帝”名號的博士頓時眉頭緊皺,質問道:“何為虞帝、益帝,典出於何?”長鬚博士撫著額下長鬚道:“吾查典籍,知秦之先乃昔日之伯益。”
“伯益輔左舜帝馴服鳥獸,被任命為‘虞’之職,所謂‘益主虞,山澤闢’是也。”
“之後伯益又左大禹治水。大禹亡歿之前,欲禪讓天下與伯益。可惜被大禹之子啟用武力所奪,方有夏后氏一朝。”
“故天下本為伯益所有,今伯益後代,嬴姓子孫重取天下,這是上古就已經註定的事情。”
“追秦帝業之祖,得姓之祖,乃伯益也。不如就尊伯益之名,曰‘益帝’。或以伯益之職為號,曰‘虞帝’,此亦可稱之為天命也!”
“益帝,虞帝?不夠尊貴!”眾博士為了帝號再次相爭起來。誰都想自己鼓弄出來的帝號被秦王政採用,成為天下之主的名號。
故而紛紛貶低對方所取的帝號,同時吹捧自己想出來的,一時間眾博士吵得口水橫飛,唾沫四濺。
僕射周青臣聽到眉頭直皺。七十個博士,七十張嘴,轉眼之間,就冒了幾十個帝號出來。
各個引經據典,爭得不可開交,讓他這個僕射也很奈。周青臣乾脆轉身,欲出博士學宮,出去透透氣。
就這時候,他看到學宮角落裡正有個年輕人,看著那些吵得面紅耳赤的博士們,臉上露出笑,笑中似有不屑之意。
周青臣眉頭一挑,上前叫道:“叔孫通,眾博士皆苦思帝號之事,你乃孔氏門徒,想來必有高見,當可說說。”叔孫通,孔氏傳人的弟子。
因為他的老師孔鮒推卻了秦王政徵辟,但又害怕秦王政發怒怪罪,就讓弟子叔孫通前來咸陽受命。
不過不知道是秦王政心中生氣,還是因為其他的緣故,這叔孫通並沒有被任命為博士,而是為待詔博士。
也就是等待被任命為博士的人,只能算作是預備役。因為這叔孫通乃是孔氏門徒,所以周青臣對他頗有關注,如今看到這個年輕人臉上表情有異常,不由心生好奇,就開口詢問。
聽到僕射周青臣問話,叔孫通連忙拱手問好。他略一猶豫,便說道:“吾聞上古帝王之前,尚有三皇為尊,曰天皇,地皇,泰皇。今觀秦王之功業,已是上古帝者不能及也,不如取‘皇’字為號,方顯尊貴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