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李斯,認為趙將軍功勳不止如此,有升爵為大上造的資格。」
李斯聲音提的很高,讓諸卿側目。
李由和趙佗的事情,在場諸人大多聽說過,故而諸位公卿對李斯搶先站出來的舉動,頗感意外。
秦王政嘴角微勾,說道:「廷尉若有異議,當
可直言。」
李斯立刻道:「臣認為此番趙將軍除了滅代國外,擒獲燕王與大破胡兵亦是大功。」
「昔日我秦軍伐滅燕國,燕王喜遁逃而不知所蹤,致使滅燕之事尚有缺憾。燕王不擒,則燕地之民尚懷復國之志,僥倖之心。如今趙將軍擒獲燕王,便可斷絕燕人復辟之意,有助於我秦國徹底統治燕地,此功不可小視。」
「且燕王投靠匈奴,欲借胡兵復國,其罪甚重。趙將軍於此之時,不僅擒獲燕王,更破胡兵十萬,這不僅是我秦軍之勝,更是我諸夏對夷狄之勝。」
「若是將此事宣傳,便可讓天下人都知道,我秦國的軍隊,代表諸夏之民戰勝了北方的夷狄。此等功績,不啻於昔日周王北擊玁狁(xinyn)之功。而趙將軍,也不亞於周之南仲、尹吉甫等良將。」
「這般攘夷大功,豈能忽視!」
此話一出,殿中公卿皆是驚訝的看著李斯。
本來趙佗只是擊破匈奴大軍,斬首萬餘。
單純按首級斬獲來算,不算很多,難以升爵。
但到了李斯口中,斬首多少已經不重要了,而是將其昇華成了諸夏攘夷的大功,這意義可就和單純的斬獲完全不同。
斬首?
不存在的,那叫攘夷!
特別是在秦國剛剛吞滅五國,五國之民尚未徹底歸心的情況下,如果大肆宣傳趙佗的攘夷破胡之功,這對秦國形象絕對很有好處,將秦國與諸夏劃上等同的關係,說不定還能收不少民心。
在這種意義下,你怎能不賞此攘夷破胡的功臣!
這一刻,不僅是諸位公卿被李斯一張嘴說的點頭,就連秦王政也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抹滿意之色。
他喜歡李斯這張嘴。
其口舌未鈍啊,猶有昔日上《諫逐客書》時的風采。
眼見李斯開口,治粟內史王戊也跟著道:「臣附議廷尉所言。且臣認為趙將軍獻麵食之術,使得麥能入軍糧府庫,國民亦樂於種麥,增強了我秦國國力,這亦是大功一件。」
眼見九卿之中,廷尉和治粟內史皆道趙佗之功可以升爵,其他人哪還看不清形勢,紛紛附和。
秦王政轉頭看向趙亥,問道:「滅國之勳,攘夷之功,可升爵乎?」
趙亥看了眼群臣之色,又看了眼秦王政飽含期待的目光,略一沉吟後,拱手道:「廷尉和治粟內史所言有理,趙將軍可為大上造。」
秦王政微笑著點頭,看著群臣心服口服的模樣,他滿意了。
李斯抬頭,看到大王臉上的笑,他也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