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便是一片數不清的騎兵向著此處奔來。
“好多馬。”
秦軍軍陣中,不少人臉色變化。
秦國不缺騎兵,但在戰爭中很難一次性拿出數萬騎來。
這時代的諸夏戰爭,還是以步兵為主,車、騎、步協同作戰。
故而很少有人見過這般全是騎兵,萬馬狂奔的場景,看在眼中,不免讓人有些心驚。
“戰鬥陣列。”
趙佗下令。
秦軍士卒立刻變陣,強弩在前,矛鈹在後。
戟兵、劍盾兵更是立刻排好隊形,隨時做好戰鬥準備。
一雙雙眼睛盯著那些接近的草原軍隊。
或許是被秦軍不動如山的氣勢所懾,賓士的數萬草原之民,在接近前方的黑色軍陣前,終是勒馬停頓下來。
雙方之間隔了數百米的距離,相互對峙。
“這個時代的匈奴雖然人數不少,但裝備和組織度還不太行啊。”
趙佗第一次看到匈奴大軍,自然要以軍事角度來觀察。
這些北方胡人足有數萬騎兵,奔跑起來氣勢驚人,像是什麼敵人都能沖垮。
但據趙佗觀察,他們實則並沒有什麼陣型,跑起來亂糟糟一片。
且這些草原軍隊沒有嚴密的傳令體系,沒有各式各樣的軍旗,沒有代表不同含義的金鼓,下達軍令全靠一張嘴。
這樣的作戰體系,在趙佗這種老將眼中不啻於散沙一片。
且根據蒙恬和匈奴人交手後得到情報,這些匈奴人的裝備也很差勁。
除了極少數貴人和精銳外,大多數胡人都無甲胃,武器簡陋,甚至他們用的箭頭都是骨簇,殺傷力很有限。
不過這些匈奴人雖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不可否認相比於諸夏的軍隊,他們也有著巨大的優勢。
大量的騎兵,高超的馬術,引弓之民縱馬騎射,左右開弓,這些都是秦軍騎兵很難比擬的。
“想要擊破匈奴的軍隊不難,但想要殲滅就很麻煩了。除非像李牧那種耗費長時間用奇謀誘敵,方才有殲滅的希望。或者是把那東西弄出來,配合大量騎兵……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