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秦將蒙恬簡介> 第三百九十五章:強國強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九十五章:強國強軍 (2 / 3)

紮營時也不需要士卒再去砍伐柴火來做飯,會節省許多的時間,且不生火做飯,軍隊所在的營寨,便不會有炊煙升騰,更不容易被敵軍提前探見,能夠提高突襲時的成功率。

當然,這東西也有很多限制,不太可能作為大軍的常規飲食。

最大的好處,還是用來短距離突襲!

就如李信所說,讓車騎攜帶此物,數日之間便可直搗敵人腹心重地,打出閃擊戰的效果!

殿中武將不少,王賁、李信,以及蒙武等人相繼開口,講述起此物在軍爭中的用途。

就連那羌瘣也是連連點頭。

在座的李斯、姚賈、馮去疾等不通軍爭的大臣,同樣是越聽越驚異。

小小麥餅,竟然真有強軍之力。

坐在主位上秦王政雙眼發亮,不由拿起盤中的麥餅,咬了一口,感覺確實很香。

“沒想到那難以下嚥的麥,竟可做成此等食物,以此麥餅為軍糧,確實能強我秦國軍力啊。”

秦王政讚了一聲,但接著,他便話鋒一轉。

“然此物雖在軍爭中有所裨益,但也不能直接增強我秦國之國力吧,趙卿適才所言‘麥能有益軍國’,是否還有其他說法?”

“大王明見,麥之用處,還請聽臣道來。”

趙佗拱手,開口道:“麥,因其做成的麥飯難以下嚥,常被視作下賤者之食,只供刑徒奴隸吃,故而黔首庶民對於栽種宿麥的意願並不強。稍有富裕者,寧願種些其他菜蔬,也不願種麥。”

“若是大王將這些麥制的食物在秦國推廣,庶民知曉麥有這些吃法,不用再去嚼難食的麥飯,自然會踴躍栽種。如此一來,我秦國每年便可多收穫許多糧食。”

因為小麥的抗寒能力,這時代的麥子大多在秋冬時播種,來年夏季收穫,被稱作宿麥。只是麥飯太過難吃,一般人都不願去吃,故而種麥的積極性並不高,秦國種植小麥的面積也不大。

如果按照趙佗所說的,推廣麥食的吃法,相信會有很多人願意在秋冬種植宿麥,如此一來,變相的就可以增加整個秦國的糧食產量,這就是所謂的增強國力啊!

而且因為麥食的出現,像麵條這類美食可以端上富貴者的餐桌,麥餅這類食物更是可以充作軍糧,不再只是往昔的刑徒奴隸之食。

秦軍的糧食在原本的粟黍之外,得到了擴充。在戰爭時期,相當於多了一種選擇。若是再遇到長平之戰和淮陽之戰那種消耗甚大的戰爭時,秦軍完全可以藉著多出來的麥食,耗死對手。

隨著趙佗述說,秦王政以及殿中的諸位公卿皆是聽得點頭。

麵條、麥餅這類食物的出現,確實是有益於國,而非虛言啊!

就在這時,坐在前排的一箇中年男子開口道:“少上造所言麥之食法,確有大用。但少上造又說,想要將麥做成這些食物,需要使用石磨將其磨成粉末才行。這樣一來,豈不是會有很大限制?”

此言一出,秦王政眉毛皺了起來,眾人也臉色一變。

這確實是一個硬性條件,雖然其他糧食,比如粟,吃之前也需要人舂穀,但相比用石磨來磨麥,卻要簡單的多。畢竟不是每戶人家都能置辦石磨。

趙佗看了那人一眼,見是左丞相王綰,便拱手道:“王公所言甚是。麥食需要用到石磨,這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故而我認為可以在每一個里閭之間,由官府置石磨一臺,由裡吏管理。利用畜力拉磨,可讓里人使用,如此便可解決推行的問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