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真的亡了嗎?”
他轉頭,看向東方。
那裡,淮河之水滾滾東向。
……
“負芻弒君篡位,本不該登君位。吾願奉公子為王,以承先君王業,繼楚國社稷!”
淮水以南,淮陰城外。
楚國令尹項燕跪在地上,當著眾多楚人的面,向剛從江東趕來的公子啟叩首請求。
項燕的身後,跟隨的景同、屈茂等將亦跟著下跪叩首,恭聲道:“吾等請公子登位,以承先君王業,繼楚國社稷!”
公子啟驚愕在原地,他在率兵趕來的路上有過猜測,但猜測歸猜測,當他真的看到項燕和諸將跪在地上,請他登上楚國王位的時候,還是感到很震驚。
“令尹和諸位將軍快快請起。”
公子啟立刻上前攙扶項燕,口中推卻道:“啟乃庸人,離秦歸楚,只為懷歸先君故國,並無登位之心。今吾弟負芻乃為楚王,啟當以臣禮事之。且當此之時,有秦兵壓境,吾等更當同心戮力,共抗秦人才是,安能另立新王,讓楚國徒生鬩牆之禍啊!”
公子真乃明理之君,比那負芻要好之千百倍。
項燕心中暗歎一聲,自從去歲淮陽一見,他就對公子啟頗有好感。
其人文雅謙遜,說話彬彬有禮,更是能毅然拋下秦國相位,效命荊楚,這等魄力以及對楚國的忠誠,已是讓他十分佩服。
特別是在對比負芻的短視內鬥,陰險猜忌後,公子啟在項燕心中顯得越發英明起來。
當負芻要奪他兵權的時候,項燕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負芻昏庸,已不可扶。
不如另立新君,以振國勢。
所以項燕來了,他要在這淮南之地,輔立新王,再與秦人相爭。
眼見公子啟推卻,項燕勸道:“公子所說,自是金玉良言。只是如今負芻昏庸,致使陳郢慘敗,淮水以北不復為楚地,盡是秦旗飄揚。”
“秦人據淮北,必從下蔡渡淮,兵臨壽春。屆時內有庸主,外無良將,壽春孤城一座,安能抵擋王翦兵鋒。”
“以吾觀之,不過數月之間,必有秦軍破城,負芻被擒的訊息傳來。負芻既亡,吾等當有新王方可聚攏荊楚人心,憑藉這淮南、江東之地再與秦人相爭啊!”
公子啟默然,他知道項燕說的是對的,他在秦國時就對負芻頗有了解,知道這個弟弟是個陰險毒辣之輩。
等他回了楚國,雖然時間不長,但也看的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