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前線,石灰難尋,但若是實在想弄,也可以用鴻溝裡的蛤殼來燒製。
這種材料其實很早就使用了,被稱作蜃灰。
《左傳》裡就很清楚的記載了宋文公死的時候,用的蜃灰下葬。在秦國不管是修建宮室,還是塗抹房屋,都經常用到這種東西。
只不過秦軍的防線太長了,上百里距離啊,哪怕是把鴻溝水中的牡蠣絕了種,把它們的殼全用來燒成灰,也是遠遠不夠。
故而趙佗放棄了在這裡用三合土築牆增加防禦力,但他既然冒出了這個念頭,那就不能無用。
趙佗依舊讓人去水中尋牡蠣,然後讓軍中工匠進行試驗配比,尋找出製造堅硬三合土的最佳比例配方。
三合土堅固好用,現在用不起,不代表以後不能用。
他先把配方弄出來,等日後找到大量石灰石,就可以發揮大用,這種建築材料前景可期,以後能用到的地方還很多。
就在趙佗思索他的新發明的時候,角樓上負責瞭望預警計程車卒突然發出警告,不遠處的木製望樓上也傳來高亢的號角聲。
緊接著,牆垣壁壘上燃起無數黑煙。
烽火示警!
楚軍至矣!
「太好了,這些荊楚蠻子終於來了,乃公等的屁股都癢了!」
黑臀臉色大喜,他在這軍營裡呆了近一個月,早就摩拳擦掌,想著和楚人大幹一架。
哪知道只有最開始幾天,楚軍派人前來騷擾進攻,被秦軍當頭一陣亂射後,扔下屍體就跑了,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今日終於來了。
趙佗讓涉間、黑臀等將吏立刻回軍營組織士卒列陣守禦,他則帶著鍾離眛和盧綰等親信走上後方的木製望樓。
站在高聳的望樓頂部,趙佗一眼就望到一支規模龐大的赤甲軍隊正在自南方逼近。草草一看,恐怕有兩萬之多。
「來真的了?」
趙佗眼睛微眯,不過心中並不畏懼,反倒還有一種興奮。
因為秦軍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
王翦之所以將中軍大營紮在固陵沿線,除了要藉助鴻溝碼頭和固陵城邑進行補給外。更因為此地距離南方的楚國陳郢剛好就三十多里的路程。
這距離並不長,日常行軍一日可達。
如果楚軍自陳郢發兵過來,一日內抵擋此處,那必定是疲憊之卒。若是在中途休憩一晚再過來,那也得當天趕個十里路,體力上怎麼都不可能和營中以逸待勞的秦軍相比。
第二點就是這道牆垣雖然倉促修成,並不算特別堅固,但作用卻非常大。
有這道牆垣壁壘在此,楚軍的車騎就無法發揮作用,不可能從側翼和後方突襲,他們只能以步兵正面衝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