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眉一挑。
“只是什麼,先生儘可暢言。”
酈食其陰聲道:“常言道人心難測,戴氏雖然說是臣服,但難保不會有反覆之事,不得不防。”
“軍候不如徵召那戴瑜隨軍,名為隨從,實則人質。有此人在吾等手中,那戴武性格懦弱,絕不會反抗,必定在後方以戴氏之力全心支援我軍。嘿嘿,如此便是萬無一失。”
趙佗哈哈一笑,指著酈食其道:“先生果真大才,此乃妙計。”
“除了戴瑜之外,我還要再徵召戴氏五百青壯從軍,給他們一個‘升爵立功’的機會。”
“另外,除了安撫外,也要給予戴氏相應處罰,如此方能服眾。我軍此番東行的後續糧秣,便由那戴武來提供。想來軍中有戴瑜和五百戴氏之人相從,那戴武必然心甘情願,盡心盡力。”
酈食其嘿嘿笑道:“軍候之見,亦是高明至極!”
菑縣的事情,趙佗很快就安排妥當。
在秦國中央任命的菑縣令和縣尉到達前,菑縣的行政諸事,由趙佗申報上去的縣丞戴武來負責處理。
軍事上則由趙佗留在此處鎮守的五百主張賀進行管理。
至於戴瑜被徵召隨軍之事,戴武心中雖然難捨,但也無可奈何。
反而是戴瑜神色興奮,他對戴武說道:“父親,我昔日學兵法,略有所得,便自認為可比天下名將。經過那一夜戰敗,方知天下之人,亦是強者輩出,比我高明者不知凡幾。我觀這趙軍候年紀輕輕,便用兵如神,他日必定能成為當世名將。我願隨他東行,學其用兵之術!”
說到這裡,戴瑜想起趙佗對他所說的話語,昂首道:“趙軍候所言‘格局’二字,我今日也已經明白了。往昔我只將全部心思放在這菑縣一隅之地,想著區區縣令之位。而不知天下之大,遠勝於此。我亦當如趙軍候所說,要開啟自己的格局,走出這小小的菑縣。”
“如今正是秦國東出,伐滅六國的時候,亦是我等男兒征戰天下,建功立業的機會。”
“趙軍候說得對,小小縣令算得了什麼?”
“大丈夫居世,生當封侯,死當廟食!”
“我戴瑜,就要去隨趙軍候,戰場覓封侯!”
待到第二日。
精神抖擻的五千秦軍,列隊走出菑縣東門。
黑色旌旗隨風飄蕩。
秦軍手中的矛戟,所指的方向,是正東方的單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