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長子。
公子扶蘇。
「趙君乃是國之功臣,勿要多禮。」
扶蘇亦微笑著還了一禮,一言一行中,有一種獨特的楚式優雅。
趙君?
這年頭,「君」這個字是一種尊稱,類似於後世的「您」,用在人名姓氏之後,代表著對別人的尊敬。
扶蘇以公子之尊,稱一個小小的公乘為君,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禮賢下士」吧。
趙佗道:「不敢在公子面前稱君,公子喚我趙佗便可。」
扶蘇搖頭道:「趙君心有封侯之志,舍刀筆之途,從戎奮進。如今更親自擒獲刺殺吾父的燕國太子。於父於國,趙君都讓扶蘇欽佩,當得起扶蘇一禮。」
說著,扶蘇竟然真的向趙佗一揖而拜。
「公子不可。」
趙佗嚇了一跳,忙上前將扶蘇拉住。
對看多了類似場面的趙佗來說,這種場景很老套,不外乎是收買人心的手段。
但當他真的身處其中時,心中還是忍不住泛起了一絲漣漪。
堂堂秦國長公子向自己拜謝,這等行徑不感動嗎?
而且趙佗能感受到,扶蘇說的話很真摯,他的行為也非虛偽作態,而是發自內心。
此等行為
,確實符合那句「仁愛謙和,信人奮士」的評價。
怪不得日後陳涉起義時,都要扯上公子扶蘇的旗幟,加上一句「百姓多聞其賢」。
「好了好了。」
嬴陰嫚皺了皺鼻子,她不喜歡這些繁文縟節。
她看著趙佗,睜著大大的眼睛問道:「趙……趙君,我聽說是你出謀讓李將軍奔襲千里,才從半路上截住燕賊的,那你是怎麼知道他們會往東邊跑的呀?還有那個行刺父王的醜燕丹,我可聽說他長得白麵獠牙,兇惡得很,你又是如何將他捉住的?」
連珠炮似的問話後,是一雙充滿好奇的美眸。
一旁的扶蘇亦滿臉興趣。
趙佗略一沉吟,見兩人都想聽,秦王又一直沒來,便清了清嗓子,乾脆講起燕地的戰事來。
他口才本來就好,如今擺出說書人的架勢,各種故事手法一用出來,奇謀詭計,戰場廝殺,將一場燕地大戰講的是精彩至極。
特別是提到最後追捕燕丹的飆車大戰時,整個殿中的氣氛都變得緊張起來。
這時代的娛樂本就不多,更別說扶蘇和陰嫚兩兄妹長於宮中,雖時而能出宮遊玩,但哪聽過這般精彩紛呈的故事,特別是其中還牽扯到刺殺他們父王的主謀,更是將自身的情感代入進去,徹底入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