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以校尉桓昭為最。
此人之前不相信趙佗的遼西截殺之策,被留下帶領步卒強攻居庸塞。雖然最後將關塞攻破了,但破關的功勞卻不足以讓桓昭升遷。
這本來沒什麼,按部就班慢慢積累勞績就是了。
但當桓昭聽說李信這一部追兵,竟然真的截殺住燕王車隊,還一舉「盈論」時,他的眼睛紅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竟真被那豎子猜中,氣死我也!」
桓昭又氣又妒,更加看趙佗不順眼。
如今眼見趙佗一個馬屁拍的李信大笑起來,眾將校爭相附和。
桓昭亦忍不住了,大聲說道:「依我看,將軍用兵如神,千里追擊轉戰如風,堪稱當世名將。用兵之法,可比昔日武安君矣。
諸將校聽到這話,雖驚訝於桓昭的無恥馬屁,但嘴上亦附和道:「桓校尉說的是,將軍擒獲燕國太子,將燕國公卿盡數抓獲。此等功勞,就連武安君也沒有做到……」
武安君?
聽到眾人誇讚,李信忙擺了擺手。
「不敢不敢,我這區區功績,豈能和武安君相比。」
雖是這樣說,但李信眼睛裡那股笑意卻怎麼也藏不住。
武安君白起。
秦人心中的戰神。
率數萬之眾伐楚,一戰舉鄢郢,再戰燒夷陵,三戰而辱楚王之先人。
其攻勢迅勐如風,所過之處無人可當。
此等人物,正是李信心中崇敬的物件。
雖然知道帳中這些人都是在逢迎諂媚自己,但李信聽在心中還是美滋滋一片。
能將他拿來和武安君相比,那是何等的榮耀。
眼見李信被自己一番話說得眉開眼笑,鬱氣盡散。桓昭亦忍不住得意回頭,向趙佗望去。
果真見到那少年正氣洶洶的看著自己,桓昭頓時心中舒坦。
論熘須拍馬,我可不比你這小子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