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那陳涉、吳廣、劉季之輩,光聽名字就知道人家祖上也是闊過的。
大家笑完了,黑臀反應過來,指著趙佗說道:“不對。你說你是上原鄉的人,可是你這口音不像啊。”
“我是徠民。”
趙佗解釋道,將手裡的“驗”遞給柱看了看。
柱瞅了眼,點著腦袋:“是的,上面寫的是我們上原鄉,雖然是徠民,但也是同鄉。”
徠民,也就是招徠之民,泛指六國移民。
他們受秦國政策吸引,離開故國跑到秦國落戶安家,會被分配到一些土地,然後免除一段時間的徭役,讓他們專心從事生產。
這項政策在秦國實行已有幾十年了,用非常優惠的移民待遇吸引來了大量的三晉之民,極大提高了秦國的國力。
只不過隨著兼併戰爭的進行,這項政策已經到了快廢除的邊緣,因為秦國再也不需要吸引六國移民了。
等滅了六國,天下庶民皆是秦人。
柱一解釋,大家恍然,對趙佗的口音就不奇怪了。
之後柱又開始為趙佗介紹起來。
“這是長和短。他們是兩兄弟。”
長和短兩兄弟的枯草墊挨在一起,聽到柱的介紹,他們皆向趙佗點著頭。
這兩兄弟果然是一個高,一個矮。
但和趙佗想的不一樣。
矮個的哥哥只有六尺八寸,卻叫做“長”。
高個的弟弟有七尺二寸,但叫做“短”。
按秦律,同一家庭中的適齡男子是不能同時徵發的。但可惜兩人早已成年分家,而且父母處還有幼子在,所以這次徵兵倒是將長短兩兄弟一起給徵召了。
“這是阿牛,是下原鄉的人。”
阿牛對趙佗露出一個笑,以示友好,這人二十多歲,臉上長了一堆痘子。
“這個是石頭。”
石頭點點頭,沒做聲,目光有些呆滯的看著角落,不知在想些什麼。
“這個是小白,也是下原鄉的。”
小白確實很白,身上穿的衣服比其他幾人好一些,看上去家境應該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