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的族裔被盡數誅戮,受此牽連的趙人共有三千二百餘,全都被秦人斬殺於邯鄲東郊,血流滿地,頭顱成山。”
“邯鄲剩餘的趙國公族被扣押,據說要遷往蜀地。”
巴蜀之地,雖有田土肥沃的成都平原,但地處偏遠,蠻夷交錯,再加上氣候飲食與中原大不相同,被流放到那裡,對許多貴族來說是件非常悲慘的事情。
他趙佗,根子上也是趙國公族。
所以他在趙國滅亡後不敢回邯鄲,身份太敏感了,一旦出事,絕對會受到牽連。
“荊卿要將佗交給秦人嗎?”趙佗冷靜問道。
“哈哈哈……”
荊軻大笑,揮動袖擺,一改往日沉穩的姿態。
“我荊軻遊於列國,結交豪俠壯士,重信輕利,一諾而必成,豈會行此背義之舉。”
“若將我的御手交給秦人,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那我荊軻還有何面目立足於世。”
趙佗知道荊軻說的是真的。
這時候的人,價值觀和後世大不相同。
特別是遊俠群體,他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專赴士之危厄”,這就是後世俠義文化的源頭。
看看那夾在忠義之間,約刎頸之交共赴黃泉的樂成。甚至就連韓南也並非純粹背叛,而是為了復國仇,雪國恨,才會做出背義之舉,事敗之後,他也慨然赴死,毫無偷生之意。
至於荊軻,他為太子丹一諾,明知刺秦必死,但毫不畏懼,慷慨而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俠”!
荊軻或許會殺趙佗,但不會出賣趙佗,那種行為與他的信念背道而馳,這也是趙佗敢向荊軻洩露自己趙國公族身份的緣故。
“多謝荊卿。荊卿救命之恩,小人必不敢忘。”
荊軻笑了笑,他話鋒猛然一轉,目光直視趙佗。
“趙佗,你亦是嬴姓血脈,趙氏族裔,如今國亡族滅,有何感觸。”
原來如此!
趙佗有些明白了,荊軻這是要試探自己的立場。
略微思索,趙佗腦海裡回憶著橫滿臉憤怒的模樣。
“秦人暴虐,殺戮無辜,秦王更是狼子野心,欲吞併天下。他們毀我祖廟,滅我社稷,我的親族死於戰爭中,天下之大,已無佗立身之處。我對秦人,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