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對新羅的征討檄文裡,明明白白寫著新羅國收容高句麗餘孽,默許高句麗殘軍刺殺遼東道行軍副總管龐同善。
檄文不會亂寫,也不是大唐無中生有找的理由。
事實上,新羅國確實這麼幹了,所以大唐對新羅宣戰,金法敏才會如此心虛。
對於海東半島,金法敏和國內臣子是有野心的,尤其是對曾經的百濟國,更是蠢蠢欲動,妄圖讓大唐放棄百濟,將國土送給新羅。
新羅收容高句麗餘孽是怎樣的用心,不言而明。
如今新羅國陰謀敗露,野心被大唐公之於眾,既然做錯了事,捱打就要立正。
這段日子以來,新羅國的使節頻繁來到長安,一撥又一撥,遞交上去的國主請罪奏疏一道比一道可憐,哀哀求告之態如喪家之犬,跪拜求饒的姿勢熟練得讓人心疼。
但李治和朝臣卻將新羅國主的請罪書束之高閣,置若罔聞。
開什麼玩笑,老子本來就要滅你的國,好不容易逮到這個理由,你一聲求饒難道我就放棄了?
新羅對海東半島有野心,大唐的野心更甚。
按照李欽載的百年方略,大唐的野心又豈止於海東半島,那是星辰大海啊,新羅國不滅,大唐的野心第一步都無法實現。
在國家既定的戰略面前,至親亦可犧牲,何況一個實力配不上野心的彈丸小國。
軍報一道接一道送入長安城。
直到讀完李勣的最後一道軍報,李欽載闔上眼,嘴角露出淡淡的微笑。
時至今日,唐軍和倭人已佔領新羅國土近半,更重要的是,由於倭國人的悍不畏死,以及唐軍天下無敵的火器,隨著戰事的推進,新羅國軍隊士氣愈下,一瀉千里。
面對不可能戰勝的敵人,哪有什麼軍心士氣可言。
所以越到後面,唐軍遭遇到的敵人越容易對付。
“不出意外的話,一個月內應可滅新羅國了。”李欽載喃喃道。
也就是說,大唐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終於全面征服了海東半島,將這塊土地完全納入自己的版圖。
戰爭即將結束,但大唐朝廷的繁忙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