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明確的目的地,李欽載等人出了含光門後,在城門外停下,然後李欽載掏出一張地圖,閉著眼隨意往地圖上一戳。
“就去這裡!”李欽載收起地圖,策馬疾馳而去。
劉阿四等人目瞪口呆,這……是不是太隨意了?五少郎究竟要幹啥?
李欽載所指的地點是涇陽縣,距離長安城很近,大約六十多里,騎馬不到兩個時辰便到了。
眾人進入涇陽縣地界,李欽載沒進縣城,而是徑自朝城外有農田的地方馳去。
大概奔行了二十餘里地,崎嶇的道路兩旁全是剛播下種的麥田,李欽載才勒馬停下。
將馬拴在路邊的樹上,留下一名部曲看護馬兒,李欽載領著其餘的部曲朝不遠處的村莊步行。
一邊走一邊左右看了看剛播種的麥田,李欽載滿意地點點頭:“去年末的瑞雪來得早,今年開春也下過幾場雨,若是年中沒有天災的話,今年應該是個豐收年。”
劉阿四喜道:“那可真要感謝老天爺了,去年一場大旱,大唐的百姓全遭了殃,今年若能豐收,多少也能補一下去年的虧空,莊戶們能多存幾鬥糧食。”
李欽載的臉上卻沒什麼喜色,只是嘆道:“上官儀算了一筆賬,就算今年大唐所有農田都豐收,仍不夠償還這兩年的國庫虧空,更別說陛下還要封禪泰山,又是一大筆錢糧和勞力……”
“陛下這件事若真幹成了,大唐至少五年內緩不過氣來。”
劉阿四撓了撓頭,道:“五少郎,小人是粗鄙武夫,不懂什麼大道理,天子想必是懂道理的,若國庫真虧成這樣,何必非要跑泰山封禪?緩幾年待國庫豐盈了再說封禪的事,朝野皆大歡喜不好嗎?”
李欽載苦笑道:“是啊,你都明白的道理,偏偏天子不明白……”
左右都是信得過的部曲,李欽載說話也不怕犯忌諱,嘆息道:“天子這兩年確實創下了不少功績,認真論來,倒是有資格封禪,可國庫空虛,民無餘糧,這樣的情勢下封禪,委實不合時宜。”
劉阿四撓頭道:“若天子不講什麼排場,輕車簡從去一趟泰山,封完禪再趕回來,應該花費不了多少吧?”
李欽載瞥了他一眼:“封禪,自古便有森嚴的禮儀和法度,缺了任何一項排場,封禪都會變成一場笑話,伱以為是你家婆娘回孃家省親呢?”
閒聊間,眾人走到了不知名的村莊內。
村莊裡很冷清,李欽載走進莊子,發現能看到的大多是老人和婦孺,村裡的青壯卻很少。
孩子們聚作一堆,好奇地看著李欽載等人走來,怯生生地遠遠跟著他們,老人則各自坐在自家的門口曬太陽,渾濁的老眼無神地望著遠處的青翠的麥田,彷彿沉浸在半生悲苦的回憶裡。
李欽載走到村子東側,隨便找了一家莊戶人家,這家莊戶看起來很窮困,木屋子年久失修,處處透著破敗,院子外的籬笆也是稀稀拉拉,還塌了一塊。
饒是如此,李欽載還是站在簡陋的籬笆外,很有禮數地朝屋子喚了一聲。
屋子裡蹣跚走出一位老人,佝僂著腰慢吞吞地拉開門,努力睜大眼費力地打量李欽載一行人。
李欽載朝老人很有禮貌地笑了笑:“這位老丈,小子等人路過此地,有些口渴了,想向老丈討碗水喝,不知老丈是否方便?”
老人哦了一聲,露出關中人熱情的一面,將李欽載等人往院子裡領,沒多久,老人顫巍巍端了一個大陶壺和幾隻陶碗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