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導人向善,驅邪消災,道教教人養生長生,磕個藥運氣好說不定能當神仙。
兩教各有各的宗旨和風格,無論哪一種,聽在百姓耳中,是不是多少有點意動?這菩薩能處,這老君值得交,屁顛屁顛送上錢財許願。
而景教,從出現在大唐國土上開始,他們的第一步就走錯了。
他們將發展信徒市場的眼光放在商人身上。
因為景教從創立開始,包括後來在中亞地區的發展,他們的教徒多半是當地的商人。
商人有錢,景教收了教徒商人們的錢,拿來籠絡百姓。
佛教道教的宗旨是為百姓謀福,景教的宗旨卻是發展經濟,簡稱“搞錢”。
從宗旨上說,景教便落了下乘,而景教在大唐的發展過程,更有許多見不得光的齷齪手段,比如收買低階官員,用江湖騙術吸引百姓等等。
到如今的麟德年,景教在大唐已有數十載,教派的發展卻一年不如一年。
佛教和道教的排擠自是原因之一,很多官員看清了景教的本質,對其產生了厭惡,也是原因之一,更大的原因是,景教搞錢的手段越來越不光彩,底層的百姓也開始討厭它了。
此刻樓下的年輕人和吳掌櫃,顯然便是教派和信徒之間一次不愉快的對峙。
加入教派是要向教派交錢的,吳掌櫃便是景教的信徒,但是景教這個月漲價了。
西方諸神世界裡,大約也是存在通貨膨脹的。
聽孫從東說完景教的前世今生後,李欽載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但前提是,你念經不要吵到別人。
樓下,吳掌櫃已經有些憤怒了:“這個教我不入了,退出!”
年輕人輕蔑地笑了:“當初入教誓言可還記得?既然入了我景教,想退出可不容易,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當我們景教是你的青樓恩客麼?”
吳掌櫃也笑了:“莫忘了,這裡是大唐,有王法的地方!”
“你信不信,我不犯王法也能讓伱的青樓開不下去?”年輕人笑得很猖狂。
吳掌櫃漲紅了臉,卻不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