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急忙道:“老將軍越說越嚴重了,萬莫自責,景初還是很有分寸的,以前也立過不少功勞,過不掩功,除此一事,景初仍是我大唐社稷之大才國器,萬不可過於苛責。”
李勣長長嘆息,躬身道:“老臣聽憑陛下發落,絕無怨言。”
李治小心地道:“那朕……就略作小懲了?”
“請陛下從重嚴懲!”
李治猶豫再三,剛才在氣頭上時,他想削了李欽載的縣子之爵,可氣頭過了以後,仔細回想整件事。
嗯,什麼海上迷路,誤登倭島的鬼話當然不可信,違令確實是違令了,可人家既不是謀反也不是投敵,人家也是一腔報國忠勇之心,登陸倭國奮勇殺敵去了。
所以,這件事可大可小,端看如何理解。
畢竟是三朝功勳之後,人家的祖父還是核彈級別的鎮國砥柱,懲罰太重的話,難免傷了忠臣之心。懲罰太輕的話,朝臣又不會放過他。
大唐天子也不好當呀。
“咳,罰,罰……一年俸祿?”李治遲疑地道。
不僅李勣皺起了眉,武皇后都看不下去了,不著痕跡地拽了拽他的衣袖。
李勣沉聲道:“陛下不可兒戲,此子必須嚴懲,罰俸祿這種不痛不癢的懲罰,何以儆效尤,何以掩悠悠眾口?”
李治嘆氣,他對李欽載寵愛得很,對他的才華和為人亦深為喜愛,連自己的兩個親兒子都毫不猶豫送到他身邊求學,可見李治對他的才華多麼看重。
嚴懲……實在狠不下心。
正在這時,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名宦官跪在殿門外,喘息著道:“稟陛下,倭國本島八百里急報!”
李治一驚,急忙道:“快呈來!”
宦官匆匆入殿,將軍報捧給李治。
展開泛黃的軍報,李治匆匆一瞥,然後倒吸一口涼氣:“這……”
武皇后從他手中接過軍報看了一眼,亦吃驚道:“李欽載程伯獻率六千水軍將士橫掃倭國,已佔國土其半,倭國國主遣使求和,被李欽載嚴拒,王師將士繼續向東推進,前鋒已至倭國京都飛鳥城外……”
殿內李勣亦大吃一驚,臉色立變。
六千多人登陸敵國,一不小心就佔了人家一半國土?這特麼是要滅國的架勢呀。
殿內君臣三人面面相覷,一臉震驚。
然後李治臉上露出苦笑,無助地望向李勣:“老將軍,這……如何是好?朕是嚴懲,還是給他升官呀?”
李勣努力平復了情緒,表情仍然沉靜,冷哼道:“違令在先,師出無名,無論這孽畜立了多大的功勞,老臣以為都必須嚴懲。”
李治搖頭,緩緩道:“老將軍,這份軍報委實出乎朕的意料,沒想到景初竟能幹出如此大事,倭國若真被我大唐掌握,對我大唐國威,對百濟新羅兩國的震懾,對高句麗的牽制,都是有益無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