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研究員還放了個風羿抓蛇的影片在社交平臺上,描述則是——
【華國功夫?那個比毒蛇還快的男人!】
雖然影片裡的人面部打了碼,但這個小圈子裡都知道抓蛇的人是誰。
再之後,沒兩天,研究中心這邊的人提起風羿,不是“華國抓莽山原矛頭蝮的人”或者“徒手抓KC的人”,而是——
“那個比毒蛇還快的人”。
得知這個的風羿:“……”
並不想要這種奇怪的稱號!
在研究中心這邊刷了幾天存在感,風羿和Steve成功從研究員們手中拿到一份更詳細的地圖,上邊對蟒蛇的分部區域有更詳細的標註。一些需要注意的危險也有額外說明。
這裡的研究員會根據每一次進入大沼澤獲得的最新資訊,來給這份地圖進行升級。包括跡罕至之處。
所以,有這份地圖在手,Steve和風羿尋找目標蟒蛇的成功率能更高,也更省事。
獵蟒活動當天。
來自世界各地的“蟒蛇獵人”們,專業的、非專業的,皆是興致高昂。
指定的入口處,大家在此集合,有一個簡單的儀式,本次活動的組織者們還得發表講話。各國聯保局的人坐在一起,他們會跟進此次獵蟒活動,同時也起到一個監督作用。
髮色膚色不一的大團隊、小團隊,帶著各自的工具進入場地,接受安檢。
活動規定了有些工具不能帶入大沼澤,安檢人員會對違規工具進行扣押。等活動結束之後再歸還。
專業團隊的人先進入場內,之後就是非專業的團隊。
與專家團隊的人不同,這次活動非專業的人也可以參賽,不過得支付更高額的參賽費,稽核也更復雜,還另外籤協議,安全自負。
因為名額嚴格限制,他們支付的錢肯定不止明面上那點。所以,這種時候還能過來湊熱鬧的,一般都是有足夠條件的。
業餘團隊接受安檢的時候。
一名安檢人員拿著一個奇怪的拍子,問面前的人:“這是什麼?”
“如你所見,電蚊拍。”
“不行!”
“真是太可惜了。”
不遠處,翟一遊跟自己發小在說話,看到安檢那邊的情況,問身邊的人,“你堂弟為什麼要帶電蚊拍?”
潘魏寧收回彷彿看憨批的視線,“我也不知道。”
等接受完安檢的年輕人走過來,翟一遊問他,“你帶電蚊拍幹嘛?”
那年輕人回道:“聽說沼澤裡的蚊子多到能吸乾我的血!但如果我手握電蚊拍,拿電蚊一掃,就像手握雷神之錘,滋滋滋滋——噼裡啪啦!真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