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做了一個夢。
夢中他在身邊聚集了一大幫人才,曹操劉備對他俯首稱臣,麾下猛將如雲,壯士如雨。
他覺得時機到了,大聲呼喊把土地收歸國有重新分配。
於是天下皆反,連他所在的幽州都反了。但很快都被陸續平定,到最後,好像也就失去了一長串數字的人口。
他左邊抱著大喬小喬,右邊抱著洛神梟姬。坐在朝堂上,看著眾人彙報。
忽然有一個名叫李儒的婦人正溫柔地端著一碗藥對躺在床上的他說:“殿下,快把藥喝了吧!”
劉辯一個激靈,瞬間從夢中驚醒。
睜開眼,卻見是郭直在呼喚他。
劉辯回過神來,夢中的人物形象已經淡去,唯有幾個奇葩情節他記得特別清楚。
尤其是,土地!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隨著劉辯對漢室現狀的瞭解越來越深入,他愈發覺得東漢的土地問題難以用溫和的方式解決。
地方上的豪族一方面侵吞擠佔小土地所有者和自耕農的土地、藏匿人口,另一方面,豪族藉助國家機器掌控了基層治理權。
早在質帝時期就有地方聯合起來驅除長吏(郡守縣令)的記錄。
到桓帝時,甚至要專門下詔書,令州郡不得迫脅驅除長吏。甚至還要在詔書上強調,若有擅相假印綬者,與殺人同棄市論。
當了解到這些,劉辯也就愈發明白,為什麼郡守國相權力明明過於大了,任免屬下官吏、自行經營鹽鐵,都足以自成一國了,郡守國相的權力儼如君主。
但當初盧植仍堅持不同意自己重設都尉。
因為東漢一直以來,只能透過加強郡守國相的權力才能制衡地方豪族對本地官府的掌控。
在劉辯看來,這種不得已的行為無異於飲鴆止渴。
東漢的覆滅絕對不只因中央權力的崩潰,地方上的問題才是根本。
甚至某個瞬間,劉辯不無擺爛地想:不如當個裱糊匠,效仿一下靈帝,好好享受生活算了!管他能撐幾年呢。
可惜,他沒得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