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滿朝皆知,西域諸國過去尋求漢室庇護乃是為了對抗匈奴(鮮卑)人,而今鮮卑人的威脅已經告一段落,西域諸國對於漢室大規模經營西域的態度只怕並不支援。
可話又說回來了,當初求著漢人回到西域,想要內屬漢室的是諸國,如今總不能解決了鮮卑的問題就覺得漢人多餘了吧?
也因此,隨著鄯善王比和焉耆王龍安出列,不乏有文臣武將緊緊地盯著二人,只待二人口出狂言便要上前制止,展示自己忠君愛國的風采!
尤其是給事謁者禰衡,更是蠢蠢欲動。
平日裡,只有四百石的他還沒有參加常朝的資格。經過了此前被逄紀被誣的教訓,他也長進了許多,起碼能分得清在哪些場合絕不能大放厥詞。
可眼下,但凡這兩個西域來的小國王有一點不敬天子或是對漢家經營西域的抗拒之意,那麼禰衡就有自信告訴兩人,什麼叫做唇槍舌劍。
禰衡甚至已經想好了待會痛罵的說辭,只待二王露出破綻便切換戰鬥形態!
“陛下,臣比初至天朝,一路所見,與鄯善截然不同,至雒陽方知天下之大矣!”鄯善王比一臉憧憬地說道,“臣久在偏僻之地,不識中國,多年以來心嚮往之,臣請多停留數月,以圓臣居中國之念。”
如果說他以前還對漢室不停地往西域送人有些想法的話,那在見過琅琊國劉熙之後,這些想法他連想都不敢想了。真要得罪了漢人,要錢事小,要命事大。
禰衡:?
他手都放桌案上隨時準備起身了,就這?
而居於主位的劉辯見鄯善王如此懂事,自是滿意,他回應道:“卿有此心,朕豈有不許之理?賜金帶、錦袍、布帛百段,並宅一座!”
鄯善王說完之後,焉耆王龍安也不敢示弱,請求道:“臣今日得見天顏,萬分欣喜,然臣雖至雒陽,子弟卻不行。來時路上,臣聞涼州等地良家子可入選宿衛,臣請留子弟以宿衛陛下!”
此前,西域諸國派來的侍子大都在大鴻臚的安排下接受漢家文化的薰陶,雒陽還專門設有蠻夷邸,在招待各國使者之餘,還有教化之責。這些侍子在歸國時通常也會獲得漢家的官職,得到相應的印綬。
但要說留其子弟以宿衛……雖然歷史上也有金日磾的先例,但終究不是定製,起碼現在劉辯的身邊沒有這些侍子的存在。
“卿之所求,朕許了!”劉辯答應地很快。
有了兩人在前,跟隨他們的而來的幾個西域小國國王皆都請求在雒陽多住數月,並留子弟宿衛,劉辯皆許之,並皆賞賜宅邸財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