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正襟危坐,不敢有絲毫大意。
如今的他絕不敢小覷年幼的太子。
他一五一十地說著未曾發生過的事情,彷彿他親身經歷過一般,不,就是他親身經歷過的!
劉辯看著侃侃而談的董卓,如果說曾經他還會想董卓如何如何,現在見了董卓,他反而沒有什麼多餘的想法。
董卓也沒有什麼特別的。
現在的他要想對付董卓,一獄卒足矣。可以,但沒必要。
董卓現在的身份是立了功的列侯,那就先把他放到九卿的位置上供著唄。
緊接著,劉辯向董卓問起了南匈奴和鮮卑各自的情況,董卓一一作答。
鮮卑人分裂至今,其內部的爭權奪利沒有停過。
檀石槐之子和連在北地郡被射死後,其子騫曼年小,其兄子魁頭代為單于,隨著騫曼長大,二者開始了對單于之位的爭奪。
幷州北邊的西部鮮卑,早已脫離了他們的掌控。
不能統一的鮮卑,能造成的破壞有限。
劉辯計劃中的改革,需要儘可能的維持北方邊境的穩定,從而在內地郡國集中力量辦大事。
劉辯起初考慮過先攘外後安內的可能性。
可派去攻打鮮卑的兵少了,很容易重蹈覆轍,客場作戰風險很大。現在的南匈奴和烏桓大機率是靠不住的。
派兵多了,一旦不能速戰速決,戰況有所拖延,好不容易維持的國家財政必將再度走向崩潰。
而且,萬一讓鮮卑人察覺到危機,團結在了鮮卑單于的麾下,那劉辯不是坐蠟了。
隨著這一年快要走到盡頭,國庫的歲收增長已經成為定局,今年除了依舊不安分的鮮卑,和三河等地持續數月的雨水外,並未有其他大的天災**。
劉辯繼續問董卓:“本宮聽說地方官吏豪強常有販賣匈奴人為奴之舉,如今可還有嗎?”
董卓沒想到太子竟能瞭解到這些,答道:“回殿下,臣到任時,此種行徑甚是猖獗,後來臣在嚴厲打擊之下方才有所減少,但不能杜絕。”
這也是董卓能在南匈奴人中快速積累聲望的原因之一。
“卿此舉做的不錯,得讓刺史太守推行下去……卿歷任地方,可知屢禁不止的原因?”劉辯試探性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