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武力背書
當然這套錢幣發行後的最終結果在李剛等人的心底裡也還是沒有底,畢竟再完美的計劃不到執行的那一刻也永遠不能知道究竟完不完美。
不過李剛還有後手,他這10的偷工減料可不光是靠外表美觀、標準一致和防剪幣設計來彌補的,實在不行李剛還有軍事實力做保證,可以以武力進行背書。
後世牢美不就是這麼幹的麼?把美元和石油繫結,哪個國家敢繞開美元、不用美元結算石油就揍哪個國家。
如此一來就保障了美元的信用,延續了帝國霸權,然後隨便印綠油油的廢紙,讓全世界給美國佬買單。
李剛也有這種打算,萬一世人不買賬,那就打到他們買賬,李剛可從來都沒有忘記過自己連王位是靠維京入侵搶來的。
當然這套新發行的愛爾蘭法定貨幣其實還有一個瑕疵,那就是沒有發行日常用於找零的貨幣,是的,雖然李剛發行了大銅幣和小銅幣,但這兩個玩意一個重達16.5克,另外一個也不輕足足有8.25克。
後世的華夏一個一元硬幣也才6克多一點,並且價值一元的面值顯然也不能勝任找零貨幣這一角色。
所以李剛這重約8.25克的“小”銅幣顯然也無法擔當找零的重任,但李剛也不想發行更小面值的銅幣,因為那樣的話有點得不償失,233她可能也會懶得做,畢竟利潤太低還麻煩。
所以李剛乾脆把找零貨幣的生態位讓給中世紀各國發行的那些亂七八糟的錢幣。
畢竟用於找零的貨幣其實是損耗最大的,打個比方就是如果大家掉了一個6克多一點的一元硬幣在老家院子的地漏裡,那大家估計都會去廚房拿個燒火夾煤的鐵鉗去把地漏裡的一元硬幣夾出來。
但如果掉的是一個一角的硬幣,那恐怕很多人都懶得彎腰撿起來,更不要說去拿鐵鉗夾出來了。
而含銅量有90的8.25克的小銅幣其價值顯然也不低,在以前愛爾蘭領主割據的時代這種系統出品必屬精品的良幣大概能買一個沒加木屑的“純”黑麵包,並且這個麵包的大小足以達到省著吃能吃兩頓的程度。
這也很合理,要知道銅這玩意雖然是東西方的古代貨幣裡最不值錢也最普遍的造幣原材料,但這不代表銅就很廉價了,畢竟後世都有一句玩笑話說一個合格的電工可以分不清零火線,但必須知道當天的銅價。
像是“電工不拿銅,一輩子受窮。英雄不問出處,好銅不問來路。電工要想不受窮,少裝工具多裝銅。”這些順口溜也道出了銅這種金屬在現代的價值。
也就是說和白銀不同,黃金和黃銅從古至今一直都很值錢,但白銀的價格卻在發現新大陸後暴跌,古代的銀幣比民國的袁大頭值錢,而民國的袁大頭又比現代的工業銀值錢。
現代社會的白銀已經無法承擔起作為流通貨幣的重任了,只有在紀念幣方面依然保留了它們的生存空間,就像牢美的印第安保留地一樣,曾經的銀本位體系更是銷聲匿跡。
但黃金依然是各國貨幣信用的保證,雖然現在各國都不是金本位體系了,但如果一個國家的黃金儲備太少的話依然會危及到其法定貨幣的信用。
而現在的愛爾蘭到了李剛的征服王朝時代則出現了嚴重的通貨緊縮,這自然是《帝國時代2》裡的耕地的鍋,生產力太高了,產出太多但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沒有相對應的增發。
因此李剛所發行的面值最小的貨幣也就是小銅幣在現在的愛爾蘭王國足以買到一個夾著肉片和蔬菜以及奶油和蜂蜜之類醬汁的三明治和一小碗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