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鏡花緣中,唐傲,林之洋,多久公曾經到過一個“無腸國”,無腸國的人沒有腸子,吃了東西,立刻就會拉出來,僅僅只是過了一下胃,不過那無腸國的人比較畜生,作為地主階級的人吃完之後,拉出來的東西給僕人來吃,畢竟這東西都是新鮮的。
這邊吃,那邊拉,一直等到東西酸臭,腐朽,黑臭,不能吃的時候,才不讓僕人食用。
現在說這鏡花緣,只是因為那法慈被林動摘了心臟,去了腸子,和那無腸國人也是一樣,吃了東西,立時就會拉出,腹腔之中渾然沒有一點東西,更是沒有飽食之說。
誠然,修真之人都是可以辟穀,口中吞吐,皆是元氣,但這法慈德薄,一身修為並沒有達到辟穀之境……畢竟就連拉青雲山的真人田不易,每天都需要食用食物,這法慈比起田不易,自是遠遠不如。
因此,法慈便陷入到了一個即食即拉,渾身虛弱無力,無法攝入養分,最終,必然是一個餓死的結局。
林動佇立在太安寺中,指派著太安鎮的百姓,將那佛祖的金身融了,在裡面熔出黃金,將這黃金分配給尋常百姓,在那原本的佛像地方,用泥土石頭重新的雕刻一個。
“居士,何苦為難那法慈。”
普智在這大雄寶殿裡面對林動雙手合十行禮,說道:“須知那得饒人處且饒人。”
“像他這種人,給他一個死緩已然便宜了他。”
林動對普智冷淡說道:“今日這法慈,就是那坑害民眾百姓的榜樣,天音寺自詡正道,自是應該守正辟邪,我雲遊天下,無論佛道,對於這種依仗神通,坑害百姓的人,決不輕饒!”
聽林動此言,普智再無話說。
這種事情,本就是天音寺理虧,只是那法慈畢竟是一個好手,若是能夠吸取此等教訓,改過自新,將來也必然是天音寺的棟樑之才。
犯錯,對於所有人來說,都並不可怕。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但對林動來說,有些錯可以原諒,林動也可以給予他改過自新的機會,但有些錯,委實不能原諒,若是原諒了這些人,就是對於死者的不尊重。
法慈就是這種人。
林動就居住在這太安寺裡,連同那太安鎮的鎮長,將這寺廟裡面的不合法收入全部歸功,在這太安鎮裡修橋鋪路,這才是正果,也是真正能夠改變太安鎮民生活的舉動。
待到將這太安寺的事情處理完畢,林動才準備繼續向著空桑山而去。
臨行之前,林動在這太安寺裡面推算一卦,最終一聲嘆息。
“緣,妙不可言。”
原來在林動的推算中,五年之後,張小凡遭逢強敵,避禍太安寺,偶入舍利塔,在那裡面,找到了原本應當相伴他一生的噬血珠。
至於攝魂……
林動推算,只能說那命中有時終須有……
青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