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元突然間變得非常認真起來,盯著那些賓客說道:“所以買賣古董,放置客廳,要先明白古董的來源,這古董是否被祭祀過,是否在寺廟內,主人和古董的關係。
古董上的文字是什麼文字,是不是古塚的陪葬物,古董有無神佛像在其上,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要有靈氣的古董,一定影響磁場,一定會作祟。
凋有神佛像的木石,或是人形的木石,甚至狀似動物的木石,有時會有幽靈投宿魂魄在其中,若被幽靈附身的木石,均會出現或大或小的作祟。
如果非要放在家裡,那最好是尋一風水大師進行開光,方才能夠把這麻煩給摒除了,不然的話,真得會非常危險的。”
這番話說完,風水師們一個個都不說話了。
其實這樣的東西,他們也知道,然而除非是比較顯眼的古董,他們能夠辨認出來有陰氣,大部分他們是判斷不出來的。
唯有張天元這樣既懂風水,又擅長古董鑑定的人,方才能夠發現其中端倪。
而那些賓客們則是各個臉色都有點不太好看。
倒不是因為張天元的話難聽,而是因為一般有錢人都喜歡從外面淘一些古董放在家裡。
聽了張天元的話之後,他們這心裡頭可是非常擔心啊,怕萬一也弄到這樣的東西,是不是會對家裡人不利。
“張師傅,您說的這個問題,在這幾個案例之中,到底是什麼啊?”
宋忠忍不住問道。
張天元笑了笑道:“你們發現沒有,最後那個陽宅的裡面,有很多雞首壺。
這些雞首壺可是寶貝啊。
雞首壺是指以雕塑雞頭為裝飾成壺嘴的瓷壺,創制於三國時期,盛行於兩晉、南朝,進入隋代雞首壺更加修長俏麗,雞頭以雕塑精美逼真而著稱,唐以後,雞首壺便被酒注子(執壺所取代。
考古資料顯示雞首壺是三國中晚期越窯、甌窯燒製的一種新產品。
起初,雞首壺多數是在小小的盤口壺的肩部,一面貼雞頭,另一面貼雞尾,頭尾對稱,雞頭為實心,完全是一種裝飾。
東晉時期雞首壺,盤口較小,細頸,壺腹圓鼓,肩部雕塑雞頭,雞頭上有冠,下有頸,雞頭呈空心狀,通壺腹而成流嘴,雞尾變成彎曲的把手,有的把手上端飾龍頭,成為一種器型優美的酒壺。
南朝時期,雞首壺器身修長,口頸加高,造型更加適合於實用。
雞首壺是現在人的叫法,這種器物在六朝時並不叫雞首壺。
1972年藍鯨化纖廠東晉墓出土一件雞首壺,其底部銘刻‘罌主姓黃名齊之’,雞首壺在東晉時稱作‘罌’。
漢·王充《論衡·譴告》說:‘釀酒於罌,烹肉於鼎’,劉伶《酒德頌》有:‘先生於是方捧罌承槽’,雙手捧罌在酒床的流槽下接酒,說明雞首壺是盛酒器。
這家人家中雞首壺有兩件可是越窯精品啊。
其中一件是東晉越窯青釉點彩雞首壺,高19厘米,口徑8.1厘米,腹徑15厘米,底徑9厘米。
盤口,長頸,鼓腹,平底,肩部飾雞首,對稱處飾一柄,柄高於壺口,兩側設環形系。
口沿、柄部、雞冠上均點有褐彩,褐彩相間交錯,和諧自然,疏密得體,打破了青釉單調的格局。
胎淺灰色,全器施釉,底部無釉,器型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