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就在一年之前,張天元因為一次盜墓事件來到了甘州,而後輾轉又到了羅布泊。
當時他和展飛乘坐著小型沙漠車急急駛向羅布泊。
這次他是要去樓蘭西北180公里的營盤遺址,這裡遭到大規模的盜掘,他們這是要去和另外一支國家考古隊合作,進行搶救性發掘。
在到達營盤之前張天元怎麼想也想象不出營盤到底被盜成了什麼樣。
營盤城1893年俄國人科茲洛夫來過一次,1900年斯文·赫定來過一次,1914年英國人斯坦因進行了簡單的發掘,1928年瑞典人貝格曼考察了古城。
中國學者直到1989年才來到這裡,和疆巴音郭楞州文物考察隊發現古墓被盜,對8座墓進行了清理。
誰都說不清營盤有什麼,有多少墓葬,以及這個默默無聞的圓型的古城在整個絲綢之路上的意義和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位置。
張天元夜裡11點才趕到營盤古城,在一個沒門沒窗的破房子裡安頓下來,第二天一早登上城北900米處的公共墓地。
他一下子就愣住了:墓地到處散著棺材板子,人的頭骨隨著山的溝壑滾得到處都是,肢骨白花花的扔得亂七八糟,花花綠綠的毛織品和絲綢織品掛在木樁上,隨著風在飄揚,像是古人不寧的靈魂。
這塊臺地寸草不生,古人在埋葬的時候每個墓都插有2—3根或7—8根胡楊木,不知是標識還是一種宗教,遠遠望去一片森然。
盜墓者在每一根木樁下都進行了挖掘。
這裡共有120座墓被盜。
張天元這次找到了30座未被盜墓者發現的完整的墓。
其中的15號墓一下就震驚了考古界,被稱“羅布泊發現了第二個樓蘭”。
15號墓墓主是一個身高一米八的男子,死時年齡約25歲。
考古學家認為,在他的棺木裡集中了世界幾大文明因素。
他帶的一個似笑非笑的貼金面具是西方的東西,他身上的淡黃絹被、頭下的雞鳴枕、腳下的貼金氈襪、腰間的香囊錦帕帛魚都屬於東方文化。
而他身上穿的一件提花細毛織的袍子上的石榴圖案被認為是波斯的;
石榴樹下執劍的裸體小人兒,被考證為羅馬愛神丘位元。
一個墓穴中怎麼會集中那麼多的文明因素?
他的身世是多麼的神秘。
藉著這個發現,人們對樓蘭文明的認識更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