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盜墓可不是一個好行當,你怎麼就會想著去幹這個呢?不會是看了的原因吧?”
張天元笑了笑問道,以開玩笑的語氣問了一句。
“怎麼會。”
孫月文搖了搖頭道:“我以前是個農民、木匠,像我們這冬天,天寒地凍的,活少,農民沒有活,冬天回來沒事幹。
晚上聚在一起喝酒,你一句我一句,聽說那有墓,就下去挖挖。
說不定挖出個寶貝還能發大財呢。”
“嘿嘿,理解理解,都喜歡撞大運唄,可你不過是個農民,怎麼還懂盜墓這門手藝?”
張天元又問道。
“這不奇怪,我的父親懂一些,收藏的知識我都是從他那裡學的。後來找我鑑寶的人越來越多,也是被逼上這條路的。”
“還是祖傳啊,我聽說盜墓裡面可是有粽子什麼的,你就不害怕?”
“害怕!怎麼肯那個不害怕啊!
出發之前還專門拜了拜關二爺和祖師爺。
黑燈瞎火地跑出去,下到墓地,腿只打哆嗦,嚇得快尿褲子了,風吹得樹枝晃動,都以為是人影,心慌。
後來拼命喝燒酒,抽了幾根菸,才定定神。”
“我還以為盜墓的都不怕鬼怪呢,看起來理解有誤啊,不過你們怎麼就知道哪裡有值錢的墓可以盜呢?”
“老人傳下來說那裡有值錢的墓,(我們)就去那裡找,隨便找。
還有就是盜墓者之間有個圈子,有時他們也需要人,會找上你一起。
一般是晚上挖,用鐵鍬和洋鎬。
白天就把那個口藏起來,用泥土蓋一下,蓋上樹枝做偽裝,晚上繼續挖。”
“怪不得,都形成圈子了啊,你們就沒建個朋友圈交流一下經驗?”
張天元有些開玩笑地說道。
“張老闆你還真別說,這圈子裡頭真有人建了這樣的朋友圈,專門指點別人盜墓。”
孫月文說道:“就是那些東西只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話是真的,但實用價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