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新筆趣閣> 第四二四九章 餐前的祈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二四九章 餐前的祈禱 (1 / 2)

張天元興奮地介紹起了這個著名的畫家夏爾丹。

沒辦法,誰讓他對於收藏品往往能夠表現出對女人更強烈的興致呢。

“夏爾丹出生於法國巴黎的一個木匠家庭,早年師從學院派畫家卡茲,後又轉到庫阿別里門下。

在1728年的青年藝術家作品展上,他的《鰩魚》和《廚桌》兩幅作品引起了學院派畫家拉爾日裡耶爾的重視,於是被接受為皇家繪畫和雕刻學院院士。

因此,夏爾丹也是第一個以靜物畫入選的院士。

他不僅繼承了路易·勒南的繪畫傳統,更是一位承前啟後的畫家,它像一座藝術橋樑把17世紀和19世紀的藝術聯絡了起來。

由於夏爾丹生活在當時社會的第三等級中間,所以他終生觀察研究下層的人物狀貌、生活風俗以及他們的內心世界,揭示了那些平凡中所蘊含的真善美。

他熱衷於描繪以日常生活為主題的風俗畫。

他用樸素的語言,描繪了那些被賦予詩化了的洗衣婦、廚娘、女小販、小孩……顯得比貴族更高尚。

《洗衣婦》、《市場歸來》、《廚房》、《吹肥皂泡》、《餐前的祈禱》等作品也讓當時第三階層的人們看到了真實的自己。”

說到這裡,張天元指了指這幅放在桌上的畫作道:“這幅應該是《餐前的祈禱》,不過應該不是原作,而是夏爾丹自己的臨摹作。

嗯,有許多畫家都喜歡臨摹自己的作品,讓其更加完善。

梵高就曾做過很多這樣的事兒,一幅向日葵也有好幾幅,都是真跡。”

《餐前的祈禱》更像一首抒情詩,路易十五也曾為它所感動。

這幅畫的原作被收藏在巴黎盧浮宮。

《餐前的祈禱》生動地描繪了一位正在擺午餐碗碟的母親,並沒有忘記教小女孩兒做飯前祈禱,她正慈祥地望著不太會做祈禱的小女孩兒正在努力認真的樣子。

畫面中是一間不算寬敞的家庭廚房內景:

圓形餐桌旁邊坐著兩位正準備用餐的兒童,母親正在往餐桌上擺餐具和食物,牆壁簡易的支架上和靠後的櫥櫃上陳列著食物的容器;

母親的紅色上衣帶動畫面溫暖的色調展開生活的主題,藍色的襯裙配合色彩關係和冷暖變化營造沉著持重的視覺效果,小女孩兒白色的衣裙與人物面部透紅的膚色相呼應;

坐立顧盼的3位人物在矩形的構圖中連成穩定的三角形,保持和睦的安寧……

畫面上軸心人物的眼光牽動著人們的視線,人物神態描繪得自然而分寸得當,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夏爾丹的後期作品由風俗畫轉為深入而細緻地研究實物,他的靜物畫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以偉大的靜物畫家飲譽世界畫壇。

夏爾丹的靜物是以普通市民日常用品為題材,與人們朝夕相伴,因而讓人感到十分親切。

他以無限深厚的感情去描繪那些平凡而無聲的朋友,將它們隨意安放在畫面上,給人一種自然、生動、活潑的親切感覺。

嫻熟的繪畫技巧、多樣的表現方法、統一的色調,用豐富的光的明暗變化的柔和及其反射光所構成的微妙變化,夏爾丹充分地表現了物象的形態整體感。

《野兔和銅鍋》、《餐桌上的李子》、《草莓》等靜物畫不僅是自然的真實寫照,而又給寧靜的生活之美增加了一點莊嚴、肅穆的特色。

羅丹說:“所謂的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現出美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