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殺了我吧,怎麼會有這樣的傻子,竟然這麼點錢就賣給你了?”
蕭峰銳那叫一個羨慕嫉妒啊。
“不行,你小子一定要把這裡面的端硯賣給我幾塊。”
蕭峰銳急忙說道。
“行行行,待會兒我挑兩塊送給你總行了吧。”
張天元跟蕭峰銳的關係,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
蕭峰銳幫他事業起步。
他則救過蕭峰銳的老婆。
送兩塊價值幾十萬的端硯,他還是送得起的。
“不行,這東西貴重,可不能送,我還是買吧,親兄弟明算帳。”
蕭峰銳卻不同意送。
“也罷,隨你的。”
張天元不想在這上面浪費時間。
幾十萬而已,給或者不給,其實都問題不大。
“老公,這端硯現在很稀有嗎?”
柳夢尋雖說懂得一些端硯的鑑別,但是對於端硯的市場價,卻並非那麼瞭解。
張天元點了點頭道:“那是自然了。
中國自古有‘武士愛劍,文人愛硯’之說。
‘文房四寶’中的硯臺,歷來是文人墨客的心愛之物。
東坡居士以傳家寶劍易佳硯;米芾一生愛硯成癖,抱硯入眠,斗膽裝瘋賣傻討得宋徽宗之御硯……皆成了世間佳話。
隨著自來水筆和圓珠筆誕生,端硯、徽墨、宣紙、湖筆漸漸式微。
現在愛硯的,不一定都是文人。
因為,當今鍵盤時代,書寫常常不用筆。
人們不惜高價買來端硯,大都是用來玩賞和珍藏。”
“這些既非玉亦非鑽的石頭,憑什麼如此博得藏家們的青睞?”
柳夢尋又問。
張天元笑道:“價值決定需求。
一是政府對稀缺資源的保護,1998年,肇城市政府開始對老坑、坑仔巖、麻子坑等硯坑進行封閉,禁止開採。
二是人文價值,端硯是一項手工藝創造性的勞動,隨著端硯製作工藝越來越精緻,製作人工成本也就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