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新筆趣閣> 第四四一五章 跳蚤市場之瘋狂石頭(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四一五章 跳蚤市場之瘋狂石頭(三) (1 / 2)

張天元曾看過一本叫《西清硯譜》的書。

至今,書中著錄的硯仍有大部分傳世,分別珍藏於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和寶島故宮博物院等處,也有少量流散於海外和民間者。

近年國內偶有《西清硯譜》著錄硯品上拍,但多數都是張冠李戴,鮮有真品。

民國藏硯第一名家是徐世章,說他發燒友已經不恰當了,用“嗜硯如命”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徐世章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的堂弟,曾藏硯數百方,徐氏藏硯,上起唐宋,下迄明清及近代,品類齊全,且銘文者居多。

徐世章硯痴到了何種地步?為了收藏到一方名硯,可以毫不在乎拿一套房子去換,簡直瘋狂之極。

徐氏藏硯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硯拓,凡重要古硯,必傳拓留影。

徐氏曾聘請著名篆刻與傳拓專家周希丁及已故著名文物鑑定家傅大卣師徒在自己家中專事傳拓七八年之久。

徐世章1954年臨終前將畢生收藏古硯及拓片全部捐獻給國家,由此奠定了津城博物館藏硯的行業地位。

近年國內拍場興起一股“文房熱”,端硯一時成為買家的新寵,受到買家的推崇,百萬元高價屢見不絕。

2007年西泠首推“歷代名硯專場”,在國內堪稱首創,清代伊秉綬銘大西洞端硯以96.8萬元成為“標王”。

在2012年嘉德春拍中,紀曉嵐銘紫雲硯拍出了586.5萬元的不菲高價。

2011年西泠秋拍吳昌碩銘沈石友藏石鐘形端硯368萬元,宋米芾銘端石蝸牛紋硯246.4萬元。

2010年西泠秋拍吳昌碩、蕭蛻銘夔龍端硯246.4萬元。

2011年西泠春拍吳昌碩銘、沈石友藏填海補天端硯184萬元,身為“四大名硯”之首的端硯逐漸成為拍場的新興熱點,價格呈不斷走高之勢。

端硯收藏有幾大特點。

首先,從年代上,明清端硯最受推崇,明清兩代的雕工精細,紋樣繁多,文化氣息濃厚,是端硯製作史上的高峰。當然,民國端硯如果是名人所藏,也有一定收藏價值。

其二,老坑最難得,端硯名為四大名硯之首,據考證,端硯的歷史可推至唐武德年間,距今已1600多年。端硯坑口繁多,但硯界最為推崇的則為老坑、麻子、坑仔三大名坑,在清代晚期老坑已被挖空。

其三,端硯講究石品,著名的有天青、魚腦凍、青花、蕉葉白、石眼、火捺,不僅細潤,且特別發墨。

其四,硯貴有銘,身價倍增。清代文人參與制硯、刻銘成為一種風尚,題詩、書法、畫像都使端硯成為文人的雅玩。

目前國內市場上端硯造假主要有幾種方式,第一,以次充好,冒充老坑。一些晚期的不知名的雜坑說是老坑,以賣得高價。

第二,舊硯新銘,冒充名硯。市場上經常有什麼帶宋東坡、董其昌、紀曉嵐銘文的“名硯”出世,但一看書法銘文,書法拙劣,刻工更是慘不忍睹,明顯是“舊瓶裝新酒”的假貨。

第三,以墨染色,冒充端硯。有些本來就是普通的其他雜石,造假者用墨和膠染色,回家一洗馬上就會掉色,原形畢露。

第四,克隆硯譜,冒充“譜硯”。按照各種硯譜仿造的假硯,如依照《西清硯譜》仿造的所謂乾隆御硯,目前在市場上都有出現。

總之這造假花樣可是非常多的,如果換了旁人,一下子發現這麼多端硯,那估計心裡頭還沒底,不敢把這些東西往回拿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