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乾隆六十年,最後一批的御製寶刀問世,代表中國刀劍達到巔峰,到光緒二十一年清廷改建新軍使用西式佩刀,標誌著中國刀劍退出歷史的舞臺,正好100年。
自華夏始祖“黃帝作刀”到公元1911年滿清滅亡,中國刀劍在世界歷史舞臺上和戰爭舞臺雄霸近5000年,拱衛神州的疆土,保護龍的子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勞。
我們從小看著金庸、古龍、梁羽生的長大的。
它是我們生活中某個異常枯燥貧乏的階段裡,一個異常瑰麗的夢。
在這個夢裡,有漠北風沙、有江南小築,有天山冰蠶、有嶺南蠱毒,有少室山、有無量洞,有黑木崖、有光明頂。
在這個夢裡,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刀光映劍影、玉璧月華明。
血色江湖的背後,有那麼多天荒地老、水遠山高,有那麼多山盟海誓、俠骨柔情。
傳統刀劍是遵循傳統形制,尊重古代刀劍文化,以歷史為根基,以審美和文玩欣賞為主的刀劍。
刀劍起初發源於戰爭,但是自隋唐開始,大多數逐漸退出戰場變得華麗,成為達官顯貴的配飾或者王侯將相權力的象徵,再演變到如今的文玩與收藏,千年前早已經不再是劈砍和切削的單純使用工具。
事實上,冷兵器收藏並不是現代才有的,從古至今,都有這樣的傳統。
西方人如此,中國人亦如此。
而提起中國古代兵器,最著名的莫過於傳說中的十大寶劍了。
不過這個傳說距離人們實在太過遙遠。
如果不是張天元曾經發現了那把震驚整個考古界的寶劍,只怕這些也只會被當做傳說而已。
在那之前,人們印象中最厲害的一把劍,應該就是湘北古墓出土的越王勾踐劍了。
這個之前就曾說過,無需再多做贅言。
但毫無疑問的是,那把劍絕對可以說是一把無價之寶,歷經千年下來。
發現的時候,居然半點鏽蝕的痕跡都沒有,而且從地下挖掘出來之後,還鋒利依舊。
一劍就可以刺穿數層報紙,而且還不是鐵器,只不過是質地較軟的青銅器。
上古時期的人,能夠把青銅兵器做到如此地步,足見當年上古先賢的智慧。
而且根據考古學者的研究發現,那把劍並非單純的青銅,而是合金。
甚至還用了鍍鉻技術。
這種技術才能夠讓越王勾踐劍儲存到今天還寒光閃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