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畫得很少,但畫面並不空。
反而令人覺得江水浩渺,寒氣逼人。
而且還覺得空白之處有一種語言難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靜,還是蕭條淡泊,真令人思之不盡。
這種詩—般耐人尋味的境界,是畫家的心靈與自然結合的產物,在藝術上則是利用虛實結合而產生的結果。
國畫裡頭有一句話叫“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在這幅畫上,作者正是這樣處理的。
他著力描繪垂釣者的凝神專注神態,和幾條淡淡的輕柔起伏的水紋,來引起觀者的想像,使空白不再是虛無,而給人以茫茫江水,悠悠天空的印象。
所以,美學家認為,“藝術家創造的形象是‘實’,引起我們的想象是‘虛’”。
虛在畫上也具有“實”的意象。
這種巧妙地利用空白的藝術手法,中國畫家稱之為“計白當黑”,是中國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
《寒江獨釣圖》是一幅在藝術上成功地運用虛實結合,創造出意象境界的典範之作。
毫無疑問,這是一件極具風格的作品,而且當世僅此一幅。
那還猶豫什麼呢?
張天元終於舉起手叫價了:“兩百萬!”
聽到他出價,現場眾人都是一陣苦笑。
之前還以為張天元不打算爭了呢,結果原來只是想得美啊。
這幅畫最終以兩百萬的價錢背張天元拍下了,馬遠的畫在市面上價格不算很高,但是不得不說,花兩百萬買下這幅畫,真得是一件幸運之極的事情。
“最後一件拍品是一幅字帖!是米芾的《虹縣詩卷帖》,底價同樣十萬,叫價跟上一件東西一樣。”
聽得出來,韓掌櫃這是不怎麼在意價錢了。
《虹縣詩卷》系米芾撰、書的兩首七言詩的大字行書法帖。
紙本墨跡卷,共三十七行,每行二、三字不等。
米芾傳世作品中,大字書法很少,大字也非米芾所長,米芾嘗自稱其書為“刷字”,這一點在他的大字中表現得比較明顯。
該帖輕重緩急,節奏感極強,用墨則乾溼濃淡,渾然一體,得天成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