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元也吃了一驚,這個門面房裡頭,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較便宜的文玩。
當然其中最多的就是古錢幣了,有方孔兄,還有曾經在歷史上出現過的刀幣、布幣、貝幣等等。
可謂是種類繁多啊。
從表面上來看,這些古錢幣大部分包漿都不錯,有些更是留有明顯的銅鏽,基本上可以確認是從墓裡頭弄出來的。
古錢幣很多其實並不值錢,所以王寶寶能收到這麼多古錢幣,也是可以理解的。
“張老闆,我給你說句實話吧,我對文玩並不是很精通,所以這些古錢幣裡頭,可能有真貨,也可能有贗品。”
王寶寶大概是做生意心灰意冷了,所以說話非常實在,一般的古玩商,可不會這麼說自己的商品的。
張天元笑了笑,沒說什麼,東西好不好,他自己當然會看,不是誰說好就好,說壞就壞的。
說起來,古錢幣收藏在國內也算是非常火的一種收藏門類了。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
在原始社會末期最早出現的貨幣是實物貨幣。
一般來說遊牧民族以牲畜、獸皮類來實現貨幣職能,而農業民族以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充當最早實物貨幣。
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豬頭和下顎骨,表明豬和陶器在原始社會後期曾起過貨幣財富的職能。
但眾所周知,流通較廣的古代實物貨幣為“貝”。
因為充當實物貨幣,牛、羊、豬等牲畜不能分割,五穀會腐爛,珠玉太少,刀鏟笨重,故最後集中到海貝這一實物貨幣。
海貝可作頸飾,有使用價值,便於攜帶與計數,因此在長期商品交換中被選為主要貨幣。
在考古發掘中,夏代,商代遺址出土過大量天然貝,貝作為實物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
因此中國漢字中和財富,價值有關的字大多與“貝”字有關。如:貴、資、貪、貧、財、購等。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
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無文銅貝”,為最原始的金屬貨幣。
至西周晚期除貝幣外還流通一些無一定形狀的散銅塊、銅錠等金屬稱量貨幣,這在考古發掘中也有出土。
正因為如此,所以古錢幣收藏在收藏界那也是非常火爆的一種收藏品,尤其是造型獨特的古錢幣,可是深得收藏者們的喜愛的。
張天元隨手拿起了一枚古錢幣。
這個古錢幣造型就很獨特,非常像是古代用來勞作的農具的縮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