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新筆趣閣> 第三九零三章 銅鏡上的摩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九零三章 銅鏡上的摩羯 (1 / 3)

“那這個時候的摩羯到底是什麼形象啊?”

劉金寶好奇地問道。

張天元解釋道:“長有雙翅的鯉魚,這是魏晉時摩羯魚的造型。

此後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根據《洛神賦》所作的傳世名畫《洛神賦圖》圖中對‘摩羯’的形象更是有具體直觀的呈現。

在北魏的石窟中也發現有摩羯紋飾;北周莫高窟窟的西王母(帝釋天妃,圖中有卷鼻巨齒、雙翅魚尾的魚形摩羯。

後來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和此後的遼代,摩羯融入龍首的特徵,摩羯紋飾的應用更為普遍。”

“原來摩羯並非單純的外國貨啊,算得上是中西結合了?”

李雲璐插了一句笑道。

張天元點了點頭,繼續道:“作為裝飾題材,摩羯在石槨、金銀器、陶瓷器上都有表現,遼三彩陶器中還有摩羯形壺。

宋代瓷器上的摩羯紋有作主題紋飾出現的,也有作輔助紋飾,與水波、蓮荷、荷葉等組成帶狀紋,以襯托嬰戲主題紋飾。且多見於耀州窯瓷器。

其往往裝飾在青瓷碗的內壁,頭上長角,長鼻上卷,魚體魚尾的魚形摩羯;或在碗心的蓮池中盤旋,或在碗壁的碧波中對遊。”

“師父,那摩羯的形象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生改變的呢?”

劉金寶又問。

“這個問題問得好。”

張天元笑了笑道:“事實上從遼代開始,摩羯的翅與鰭變得小而貼身,整體造型與現實魚類更為接近。

在這一時期,摩羯開始以實物造型的方式出現,這點可以從出土器物來一窺究竟。

比如在蒙元出土的遼三彩壺、哲里木盟庫倫旗五號墓出土的白釉摩羯形水盂等。

摩羯紋發展到南宋時期,‘去本源化’的程度越加的顯著,頭部已無印度摩羯那長鼻上卷、鼻下兩卷鬚、口大張、獠牙外露、長舌的特點。

這一時期中國化的魚形摩羯形象在瓷器中應用廣泛,如耀州窯中較多見。

摩羯紋發展到金朝,明顯受漢文化影響較多。

金代銅鏡中以摩羯紋為裝飾題材的很多見,在金鏡中,中國式魚龍長著臃腫的身體,身上長有強有力的翅膀,一般與海水紋相結合。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