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元仔細端詳這件青銅器:
這件告田觥由器蓋和器身兩部分組成。
蓋作牛首狀,犄角高翹,前端是寬流,後端是把手,腹長方外鼓,有長方形方座。
器腹及圈足上各飾一週夔紋,器座分鑄。
方座的四邊飾夔紋,中飾直稜紋。
前後有四鏤孔,器蓋對銘“告田”二字。
通高44、器高17.9、口徑32厘米。
告田觥的時代可以早到商代晚期,是這批器物中時代較早的。
美國的羅森夫人對這件器物很感興趣,研究後將其時代定在西周早期,實際上這和商末周初是一個斷代概念。
觥屬於盛酒器,流行於殷代中期至西周早期,西周中期開始式微,此後未見出土報道。
與其他器物相比,此物出土的數量少,寶城出土的數萬件青銅器群中,僅有兩件。
但由於其造型獨特、製作精美,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特別是1976年12月於扶風莊白村一號銅器窖藏中出土的折觥,造型穩重,裝飾富麗,是青銅器斷代的標準器。
堪稱國寶重器,備受大家青睞。
“師父,這個觥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啊?”
劉金寶遇到了不懂的東西,又開啟了自己的問題雷達。
不過他的這種習慣,張天元認為是好的。
不懂就是不懂,就應該問。
所謂不恥下問,就是如此,不懂裝懂那才是好笑。
張天元笑了笑道:“觥這個字在日常生活中雖然比較生僻,但文物考古界的人們對其並不陌生,收藏界的大多數人也對其略知一二。
《詩經》中就屢見其名,如《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就是指的這種器物。
現在人們約定俗成地把這種器物稱作觥,並把它當作酒器。”
“約定俗成?也就是說這並非就是事實嘍?”
劉金寶又問道。